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暈眩、耳鳴患梅尼爾氏病? 醫:小心後方耳蝸動脈症候群

2023/01/17 13:46

醫師指出,三高等慢性病可能使後方耳蝸動脈管壁硬化、管腔狹窄發生阻塞,導致患者感到耳悶、聽聲音感覺鈍鈍的;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文/陳建志、曾秉濤

在暈眩門診,常常會遇到反覆眩暈及耳鳴發作者,也就是知名的「梅尼爾氏病(Meniere disease)」。每次發作時,會先一耳悶脹,接著感到天旋地轉,噁心、嘔吐,聽見尖銳的「嗡嗡」聲,持續數小時到數日不等。目前醫界公認,內耳淋巴水腫(endolymph hydrops) 是此病的根本機轉,但隨著人口老化,愈來愈多患者,其實源自後方耳蝸動脈症候群,這是為何?

圖1:箭頭所指為迷路動脈的後方耳蝸動脈分支,一旦狹窄而缺血(虛線),遠端段耳蝸管受傷較重(藍色段落)。(陳建志、曾秉濤提供)

後方耳蝸動脈阻塞

後方耳蝸動脈供應大部分耳蝸之血流(圖1),包括遠端段耳蝸管(20Hz-2,000Hz)與中間段耳蝸管(2,000Hz-4,000Hz)。三高等慢性病,使該動脈管壁硬化,管腔狹窄,一旦血液黏滯度大增,例如缺水、焦慮、感染或過敏時,就會發生阻塞。由於遠端段耳蝸管缺乏前方耳蝸動脈之供血,受傷較中間段耳蝸管為重,出現低頻性聽障,患者感到耳悶,聽聲音鈍鈍的。

反射性動脈擴張

動脈內皮受到缺氧刺激,經由局部三叉神經反射,先嘗試擴張局部狹窄處,接著擴張總耳蝸動脈與迷路動脈;或者,啟動三叉神經血管疼痛機制,誘發偏頭痛,釋放出大量的降血鈣素基因相關胜肽激素(CGRP),擴張腦血管。

充血性內耳水腫

大量血液進入內耳(圖2左),動脈壓大增,耳蝸中階管之血管紋,分泌出大量內淋巴液,內含大量水分。內耳水腫,壓迫功能良好的高頻處柯締氏器,產生高頻性耳鳴。因為內淋巴液比重降低,橢圓囊內耳石斑及半規管根部壺腹內頂帽之比重相對較大,向下沉。該側內耳前庭覺輸入大增,患者自覺身體正向該側旋轉,出現朝向該側的眼震。

缺血性內耳炎

一段時間後,後方耳蝸動脈之狹窄解除(圖2右),血液再度灌流遠端段耳蝸管,聽力逐漸恢復,但因聽毛功能不良,無法柔順地擺動,患者聽見陣陣低頻的迴音。血管紋已受缺氧影響,功能異常,無法攔截血液中的蛋白質,分泌出蛋白質濃度較高的內淋巴液,耳石斑及頂帽之比重相對較小,向上浮起。該側內耳前庭覺輸入減少,患者自覺身體正向對側旋轉,出現朝向對側的眼震。

圖2:後方耳蝸動脈阻塞後,反射性動脈擴張,引發充血性內耳水腫(左圖),半規管擴大,內淋巴液比重降低(淡綠),半規管根部壺腹內頂帽之比重較大,向下沉。一段時間後,引發缺血性內耳炎(右圖),內淋巴液比重上升(藍色),頂帽之比重相對較小,向上浮起。(陳建志、曾秉濤提供)

診療暈眩及耳鳴時,會安排聽力及前庭功能檢查、動脈超音波、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確認是否為小腦橋腦角腫瘤、椎基底動脈缺血、動脈瘤壓迫或腦幹離子通道故障所致。

倘若反覆發作,且生命及健康均無虞,才會認定為梅尼爾氏病,但若是後方耳蝸動脈症候群所致,建議患者宜好好控制慢性病,長期服用高濃度二十碳五烯酸,確保動脈內皮的穩固,避免脂質或血球的堆積,否則,隨著一次次的發作,聽力會愈來愈差。

(作者為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