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台灣跨校研究首度證實 音樂訓練會重塑大腦神經網絡

2023/01/16 16:57

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系教授謝仁俊、腦科學研究所教授陳麗芬、博士候選人鄭吏凱、碩士邱煜軒等與台北藝術大學、台灣大學等組跨校團隊,首度證實音樂訓練會重塑大腦神經網絡,研究已登上國際期刊《人腦圖譜》封面。(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提供)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學音樂的孩子會不會變壞尚待研究,但台灣跨校團隊已經實證,音樂訓練確實會重塑大腦神經網絡,陽明交通大學與台北藝術大學、台灣大學等跨校組團隊,研究長期學聲樂、鋼琴等音樂家大腦,證實不同音樂類型的學習跟訓練,可以分別強化不同功能的神經網路,未來可提供藝術人才專業訓練、甚至有機會朝向神經損傷或精神心理創傷等藝術治療發展。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今發布,由台灣跨校合組團隊,研究音樂訓練改變大腦網絡,發現音樂家的大腦中與情緒相關區域(如杏仁核)的連結,比一般人多,顯示聲樂與鋼琴的長期音樂訓練會加強大腦中以經驗為基礎的白質神經網絡連結,是目前首篇證實特定音樂訓練會重塑大腦神經網絡的論文,已登上國際期刊《人腦圖譜》封面。

該研究的要角、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系講座教授謝仁俊表示,與台北藝術大學、台灣大學等學者合作,主要探討不同藝術型態在大腦中有無共通性,如藝術家多透過情感表達藝術本身,另針對音樂則研究,不同的音樂型態,是否有領域特異性造成的特殊腦部結構。

陽明交大腦科學研究所博士學位候選人鄭吏凱說,研究與北藝大合作,針對該校學生,收集35名聲樂領域、27名鋼琴領域,加上其他非音樂家大學生,利用擴散磁振頻譜造影(DSI)顯示大腦神經纖維數量,呈現腦區結構連結的強度。

研究結果中,鄭吏凱指出,聲樂家或鋼琴家的大腦杏仁核跟全腦的連結增加,而杏仁核就是主司情感,是藝術家在神經學上的共同表現;但聲樂學習加強了左半腦的連結強度,是長期聲樂養成涉及語言、音高、構音等相關處理,而左半腦有語言中樞區。鋼琴學習則加強右半腦訊息傳遞效率,因鋼琴家更常使用左手,使操控人體左邊的右半腦效率提高。

謝仁俊認為,研究顯示音樂學習造成腦部神經結構改變,未來有機會透過音樂訓練,選擇性增強跟運動控制有關的神經網絡;鄭吏凱說,研究除提供藝術人才專業教育與訓練的神經科學基礎外,也提供神經損傷或精神心理創傷的病人,施予藝術治療與音樂治療的神經科學基礎。

陽明交大、北藝大、台大等跨校團隊首度證實,音樂訓練會重塑大腦神經網絡,未來可提供藝術人才訓練,甚至在藝術治療與音樂治療提供神經科學基礎。(翻攝自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線上記者會)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