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蔬菜重複加熱恐增致癌物 保存應避開「危險溫度帶」

2023/01/28 12:07

營養師說明,許多葉菜類不適合重複加熱,因維生素C流失較多,又易產生致癌物亞硝胺;示意圖。(圖取自photoAC)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許多人求方便、怕浪費,可能一次煮大於1餐的份量,並透過重複加熱等方式作為往後幾日的配菜。對此,營養師指出,許多葉菜類及蛋白質類都不適合重複加熱,如前者在重複加熱後維生素C流失較多,又易產生致癌物亞硝胺;後者因營養高,故易引發細菌感染、急性腸胃炎。另提醒,保存的溫度也很重要,如冷藏需低於7℃;冷凍需低於-18℃,且食物在「5-60℃危險溫度帶」停留時間越短越好,為細菌最易滋生的溫度範圍。

反覆加熱致營養流失 葉菜類影響顯著

營養師張宜婷在臉書粉專「營養小桃氣-宜婷營養師」發文指出,再次加熱過的食物很有可能在風味、外觀上就開始扣分,例如綠色蔬菜變黃、變黑,或是混雜的食材影響原本的美味,而米飯、澱粉類也可能因重複加熱、水分流失而影響原本口感,這些都是重複加熱可能出現影響食慾的情形。但影響食慾事小,長期下來更可能影響健康。

張宜婷表示,許多葉菜類其實都不適合重複加熱,因種植過程中使用的氮磷鉀肥料,在植物中會轉為硝酸鹽,若置放一段時間,細菌會使硝酸鹽成為亞硝酸鹽。研究也證實,只要相隔8小時,蔬菜內亞硝酸濃度大增,若再吃下肚,與含胺食物混合後成致癌物「亞硝胺」,雖然可能不是因吃剩菜而直接性導致致癌,但確實是在食物中與體內會發生的化學變化。

未全熟蛋白質 再加熱也無法完全消滅細菌

張宜婷補充,​除了亞硝胺,蔬菜內含較多的水溶性維生素,這些維生素也較不耐熱,重複加熱也會讓營養流失狀況加劇,而吃下肚,也無法得到相同的營養價值。例如維生素C本身是很好的抗氧化物質,可抑制體內亞硝胺產生,但重複加熱的葉菜類維生素C流失較多,本身又會產生較多的亞硝酸鹽,故吃這些重複加熱過的蔬菜,可獲得的好處已經比想像中小。

至於海鮮,張宜婷說明,若吃沒有全熟的蛋白質類,如舒肥烹調肉類、半熟蛋等,一次煮太多容易因其營養價值高導致細菌滋生、不易保存,而再次加熱也可能無法將細菌完全消滅,較易發生細菌感染、急性腸胃炎等狀況。每次加熱後食用,若加上混雜口水到菜餚內,也會加速食物變質。

保存「危險溫度帶」5-60度細菌最多

張宜婷表示,若需一次烹調較多料理,記得加熱原則為「要吃多少熱多少」,建議可先用密封袋、密封盒進行妥善分裝。此外,保存時的溫度也很重要,冰箱冷藏溫度需低於7℃;冷凍溫度需低於-18℃,且食物在「危險溫度帶」停留時間越短越好,而5-60℃就是細菌最易滋生的溫度範圍(不適合長期存放食物),故煮好的料理勿等放涼,應盡快放入可減少後續食物中毒風險。

張宜婷提醒,後續再加熱的溫度也要夠高,應至少高於70℃,讓食材充分殺菌,可大大降低食安風險,並建議加熱次數以1次為限。她呼籲,了解自身進食份量,在準備料理上就可減少過度浪費或後續重複加熱情形,除了健康安全較無虞,也能更開心享用新鮮餐點。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