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冬季抗寒看過來! 中醫曝2神穴:讓身體自帶暖爐

2022/12/23 10:40

陳櫂瑔表示,大椎穴是防止寒邪入侵人體重要的穴道,外出時可以用圍巾保暖,祛寒通絡。(圖取自photoAC)

陳櫂瑔表示,大椎穴是防止寒邪入侵人體重要的穴道,外出時可以用圍巾保暖,祛寒通絡。(圖取自photoAC)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昨天(22日)是冬至,此時節前後天氣寒冷。中醫師陳櫂瑔表示,可透過穴位來防止寒氣入侵,如腳底板下的湧泉穴,利用泡腳、足浴進行保暖;後頸的大椎穴,可圍圍巾,或用吹風機吹熱,能讓身體快速暖活。

陳櫂瑔在臉書粉專「扶原中醫診所」發文分享,冬至是24節氣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稱作陰極之日。過了冬至,陰氣漸衰而陽氣漸生,氣溫才會開始慢慢回升。雖然台灣位於亞熱帶,低於10度以下的氣溫並不常見,但仍要注意保暖防寒,避免頭部受風著涼。

陳櫂瑔說,每當氣溫驟降,血管收縮導致血壓突然間升高,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特別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族群更要格外小心。如果突然感到步態不穩、視物不明、神智不清、冒冷汗、心悸、呼吸困難、眩暈、劇烈頭痛、胸口疼痛、口眼歪斜、肢體麻木感覺異常等症狀,務必要提高警覺,把握黃金3小時,及早送醫診治。

此外,冬至前後天氣嚴寒,大家常常為了抵禦寒流,在飲食當中加入辛熱溫燥的食材或藥材,如生薑、麻油、當歸、米酒等,或是煮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等藥膳自行服用。事實上,台灣的氣候不如北方寒冷,加上生活水平提升,現代人往往是營養失衡或過甚。建議最好能經由中醫師評估而非一味的進補,否則往往養身不成反傷身,適得其反。

陳櫂瑔提醒,特別是體質燥熱,容易上火,常見口乾舌燥、眼睛紅癢、牙齦浮腫、長期便秘,或是外感風寒、咽喉疼痛、發燒畏寒的人建議暫時避免。

冬至養生保健5招

●室內保暖,室外防寒:特別是頭頸部以及四肢末梢,像是毛帽、圍巾、手套以及厚棉襪,都是必備的禦寒小物。

●起床外出,避免急遽溫差:不管是從溫暖的被窩起身,或是從暖合的室內移動到室外,緩和且漸進的活動身體,慢慢適應溫差的改變。

●聰明飲食,補充水分:年節聚會在所難免,避免過於辛溫燥熱的飲食並適時補充水分,以免血液過於黏稠而引發心血管疾病。

●早臥晚起,陽氣潛藏:冬天晝短夜長,萬物蟄藏,人體也應仿效自然規律,早睡晚起,避免情緒起伏與激烈的活動。

●穴位保暖,防寒入侵:

1.湧泉穴

人體的四肢末梢有許多穴道,湧泉穴就是位於腳底板下凹時人字紋交會點的大穴,即按壓此處激發腎經經氣,滋養周身經絡之意。透過溫暖的足浴、簡單的泡腳,除了可以促進腳底末梢血液循環,還可以溫通湧泉,防寒從入足。

2.大椎穴

大椎穴位於第七頸椎下,後頸和肩膀交接處,是防止寒邪入侵人體重要的穴道。除了外出時可以用圍巾保暖,在外受寒後回到家中用吹風機或溫熱的水沖此處,立即感到全身暖活,祛寒通絡。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