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從小建立「依附關係」 專家:依逃避、焦慮程度分4型

2022/12/04 20:05

心理師建議家長照顧孩子時,可不吝惜給予親密溫柔的身體接觸,讓孩子能更有安全感;圖為情境照。(圖取自photoAC)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常常可以看到,小朋友剛到一個新環境,會先緊跟父母身旁。對此,好日子心理治療所及臨床心理師洪子琁在臉書「好日子心理治療所」指出,此舉是因孩子和父母已有依附關係,是孩子在探索過程中的安全堡壘。而依附關係是指,一個人與重要他人的情感連結,可依焦慮和逃避程度分成4型,包括安全依附、焦慮依附、逃避依附及混亂依附。

從小的依附關係 形塑未來親密關係互動

洪子琁說明,透過依附關係產生的情感連結,我們得以在人際關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別人的陪伴中安定自己。一般而言,依附關係大概從孩子6個月大時開始萌芽,此時孩子開始想探索外界,以此建立自己對世間萬物的認識。

洪子琁表示,但面對未知總是令人害怕,故孩子需建立一座安全堡壘,讓他在探索過程中,若感覺害怕或受到威脅,可重新回到安全堡壘尋求安慰和保護。而這樣的依附關係會留在孩子心中,形塑他未來面對親密人際關係的互動模式。

依焦慮程度、逃避程度 依附關係分4型

洪子琁指出,同樣都是親子關係,也會有不同的依附形態。研究者透過觀察,來瞭解小孩在面對主要照顧者的陪伴、離去、重逢時,會有什麼樣的反應。最後,透過行為觀察和理論分析發現,一個人和主要照顧者的依附關係,可依照焦慮程度和逃避程度分成4種類型:

心理師指出,依照焦慮程度和逃避程度,可將依附關係分成4型,包括安全依附、焦慮依附、逃避依附及混亂依附。(圖擷取自好日子心理治療所臉書)

●安全依附(Secure attachment):低焦慮、低逃避。此類型小孩,在親人陪伴時會自由探索環境;在親人離去時會難過哭泣;在親人重逢時會尋求安撫恢復平靜。這些小孩長大後能夠自信自愛,願意主動和人建立關係,可信任別人,並可與他人維持穩定關係。

●焦慮依附(Anxious-ambivalent attachment):高焦慮、低逃避。此類型小孩,在親人陪伴時會退縮不敢自由探索;在親人離去時會非常難過;在親人重逢時會情緒激動難以安撫。這些小孩長大後較缺乏安全感,經常害怕別人會離他而去,也比較難信任他人,會一直想跟對方確認關係和感覺。

●逃避依附(Avoidant attachment):低焦慮、高逃避。此類型小孩,在親人陪伴時對於探索環境興趣缺缺;在親人離去時也顯得不太在意;在親人重逢時則會試圖逃避。這些小孩長大後的人際關係較疏離,會有意無意逃避和別人建立親密關係的機會,覺得關係帶來的責任太過沉重,寧願獨來獨往。

●混亂依附(Disorganized attachment):高焦慮、高逃避。此類型小孩,在親人陪伴、離去、重逢時皆無固定的反應模式,常顯得搞不太清楚狀況,或困惑不解。這些小孩長大後較難建立穩定的自我概念,也較難進入親密關係中。

將安全感給下一代4妙方 正面回應交流

洪子琁提醒,孩子年幼的時候就具不同的依附形態,但隨著成長經驗,依附關係也可能會改變。若碰到一個溫暖、正向、一致的人,孩子內心對於關係的想像也會慢慢轉變,讓他成為更自信且安全的人。故家長們也可透過以下4種方式,將安全感、溫暖帶給下一代:

●當孩子表達需求時,可即刻體察孩子的需要,並耐心地給予正向回應。

●教養孩子時,能夠設立清晰且一致的原則標準。

●照顧孩子時,不吝惜給予親密溫柔的身體接觸,讓孩子能安心。

●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當自己穩定了,也能將穩定帶給孩子。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