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憂用顯影劑會傷身? 醫:嚴重不良反應率比中頭獎還低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根據統計顯示,台灣1年使用顯影劑者數約30多萬人,有些人擔心使用顯影劑會不會對身體有害?對此,北醫附醫泌尿科醫師陳偉傑、羅詩修表示,顯影劑90%會由腎臟代謝,但一般腎功能正常者產生嚴重不良反應的機率比中頭獎還低,不過醫師仍列出可能會對顯影劑過敏或易引發併發症的高風險4族群,包括年齡大於70歲及小於3歲者、嚴重過敏體質者等。
陳偉傑、羅詩修在臉書粉專「泌密會客室 - 陳偉傑醫師 x 羅詩修醫師」說明,影像學利用顯影劑做電腦斷層掃描(CT)和電腦斷層血管攝影(CTA)的檢查,因為速度快,能讓醫師獲得即時病患身體內部的狀況,被列為醫師最常安排的檢查項目之一,且經常使用在心血管、腦部血管栓篩、內出血、腫瘤細胞狀態、體內組織等影像顯示。
陳偉傑、羅詩修說,泌尿科針對泌尿道結石、腎結石、泌尿道問題、攝護腺肥大等異常,也會用來做泌尿系統、腎臟、膀胱或尿道等檢查。用顯影劑做經靜脈腎盂造影(IVP)判讀,能增強病灶和組織的對比性,提升判斷病症的正確性。
而確實顯影劑90%由腎臟代謝,但一般腎功能正常的人產生嚴重反應的機率很低,例如低滲透壓碘顯影劑僅0.0004%之機率,大約為百萬分之4,產生過敏的機率約為0.05%-0.1%,通常不需要特別治療。
對顯影劑過敏或易引發併發症的高風險族群
陳偉傑表示,雖然產生嚴重不良反應的機率極低,但是高風險族群使用顯影劑前仍要加強評估,受檢後要格外留意過敏反應或腎臟狀況,因此他列出對顯影劑過敏或易引發併發症的高風險4族群。
●年齡:大於70歲及小於3歲。
●嚴重過敏體質:曾有對顯影劑過敏反應者或嚴重異位性皮膚炎、氣喘、蕁麻疹等。
●疾病:心血管疾病、腎臟功能不全、糖尿病、肝功能異常。
●懷孕婦女:避免藥劑對胎兒有影響。
羅詩修建議,哺乳期婦女建議受檢24小時後,再恢復哺乳對嬰兒較為保險。
顯影劑常見的副作用或併發症
陳偉傑、羅詩修表示,以下3種為顯影劑常見的副作用或併發症:
●類過敏反應:患者若有副作用就會在第1次接觸顯影劑時出現,不須經過事先致敏的IgE作用,輕微的症狀會造成全身紅疹、發熱、頭暈、嘔吐。
●腎功能異常:腎損傷的機制則為暴露顯影劑後,極小的機率誘發急性腎小管壞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ATN)或腎因性全身纖維化(Nephrogenic systemic fibrosis,NSF)。
●罕見的過敏性休克:呼吸困難、抽搐、嚴重的低血壓、心臟停止等。
陳偉傑、羅詩修指出,醫師在使用顯影劑前都會評估患者病史,特別是有過敏、心臟病和腎臟問題者,但使用顯影劑後的不良反應很低,受檢後可先留院觀察半小時,若出現類過敏反應醫師均會根據狀況給予適當處置,受檢後回家也應多補充水分幫助代謝排出。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