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針灸留針時間長、效果更佳? 中醫揭「頻率」累積療效

2022/11/03 20:55

中醫指出,對於一些需盡早控制的疾病,例如劇烈疼痛等,建議每日2次或每隔5-6小時針灸1次。不宜間隔太長時間,否則不利積累療效;圖為情境照。(圖取自photoAC)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有些人感到身體痠痛,或肌肉損傷時會選擇中醫針灸治療,對此,扶原中醫體系總院長郭大維在臉書粉專「郭大維中醫師」發文指出,單一次治療,留針時間長,效果不見得好,而治療的頻率高才能累積療效。並提到,針灸是自然療法也是綠色醫療,亦即對身體最無負擔,對人體是一種良性的引導,需一定的量效累積。

郭大維指出,針灸治療慢性病「貴在堅持」;而對於很多急性病的療效也非常顯著,貴在「早期治療」。此外,針刺治療加中藥的調理能有更好的協同效應,達到1加1大於2的效果。

頭皮針刺激強 需留意暈針

郭大維說明,頭皮針又稱頭針法,是通過刺激頭部特定區域來治療疾病的1種針刺療法。透過與大腦皮質「共振效應」來治療腦部疾病,包括失智症、巴金森氏症、腦血管疾病(CVA)甚至過動症(AD、ADHD)等。

此外,頭皮針的刺激強度較大,醫療人員應隨時注意暈針發生,且頭皮針拔針常易發生滯針,即針刺入頭皮後,醫師施作「行針補瀉」,護理人員拔針時難以捻轉拔退。所以需經由有經驗的醫護人員先請病人放鬆,並在針體周圍輕柔按摩,然後以順進針方向緩緩退出。

針灸不宜帶針回家 標準流程更安心

郭大維表示,針灸處置在醫院或診所都訂有針灸感染控制的標準作業流程與針扎事件處理方法,醫師下針時須完成消毒、拔針時須確認針數是否與下針針數相符。再者,患者拔針後身體狀況及暈針與否醫療人員都要特別注意。

若扎針後針留在患者身上且讓其帶回家(離開醫院或診所),就得考慮到病人安全、醫療廢棄物(針灸針)的處理,以及針灸針掉在外面環境是否會造成針扎傷人等問題。有些患者會希望留針時間長一點,基本上會將患者留在診所,至少在醫護人員照顧下能安全無虞。

留針時長非重點 頻率高能累積療效

郭大維指出,針刺治療時間依症狀輕重而異,治療時間有的2天針1次;有的1天針2次(住院病人),一般慢性病證,可每日或隔日治療1次。但對於一些需盡早控制的疾病,例如劇烈疼痛等,則需每日2次或每隔5-6小時針灸1次,不宜間隔太長時間,否則不利積累療效。

郭大維呼籲,單一次治療「留針時間長,效果不見得好」,治療的「頻率高才能累積療效」。而針灸是自然療法也是綠色醫療,亦即對身體最無負擔,對人體是一種良性的引導,需一定的量效累積。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