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必要時再用! 國內最新研究:「顯影劑」埋失智風險

2022/11/01 18:27

國衛院與台中榮總合作的最新研究發現,民眾做放射檢查時使用的「顯影劑」恐埋下失智風險。圖僅示意,與本文無關。(資料照)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國衛院與台中榮總合作的最新研究發現,民眾做放射檢查時使用的「顯影劑」恐埋下失智風險,未來罹患「血管性失智症」風險比未暴露者高出3.66倍。而根據健保署統計,我國每年接受電腦斷層(CT)、核磁造影(MRI)並使用顯影劑者約有30.5萬人,且有逐年增加跡象。研究團隊強調,醫療系統對顯影劑的使用態度應更嚴謹,民眾做檢查前也可與醫師多溝通,了解檢查的必要性。

顯影劑在臨床上的用途非常廣泛,是疾病診療利器,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許志成指出,顯影劑可以增進器官、血管或組織的可見性,但過去已被證實可能帶來腎臟問題,提高血栓風險,因此團隊進一步推測顯影劑與血管性失智症的發生有關。

研究團隊透過健保資料庫進行大數據分析,在排除相關干擾因子後,追蹤有用過、沒用過顯影劑者近300萬人發生失智症的情形,結果顯示,在沒有暴露顯影劑的族群中,30至49歲失智症發生機率為0.01%、65到74歲為0.85%,有顯影劑暴露的族群則分別是0.09%與4.55%。雖整體發生率不高,但10年內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有暴露比沒暴露者高1.09倍,且「血管性失智症」的發生率更比未暴露者高出3.66倍。

「顯影劑就是必要用時再用!」許志成指出,只要有接受過顯影劑檢查,都有一定的風險,並沒有所謂安全劑量,但使用上若能低劑量、避免反覆使用、以靜脈注射,並在使用前多喝水,減少顯影劑在體內殘留時間,都能把風險降低。

許志成也強調,顯影劑檢查仍有其必要性,例如確認腫瘤、腎結石位置或是通血管、放支架等,都一定要使用顯影劑,千萬不能認為未來10年有失智風險,就不去做醫學上的必要檢查,該研究主要希望提供醫護同仁參考,在使用顯影劑上時能更謹慎,同時也希望提醒民眾避免盲目檢查。

根據健保署統計,我國每年做CT並使用顯影劑者約4.3萬人、做MRI並使用顯影劑約26.2萬人,以申報資料來看,2019年至2021年的CT健保申報費用分別為100.8億點、102.4億點、105.8億點,MRI為68.6億點、70.4億點、71.5億點,呈現逐年增加趨勢。

健保署長李伯璋直言,當病患不必付費時,就容易忽略過度檢查帶來的健康風險,同時也對健保造成沉重負擔。健保署推動使用者付費、藥品部分負擔措施,即是希望能有效減少無效醫療所帶來浪費,當醫師在開立高階影像檢查處置時,病患就不會全盤照收,或認為不做白不做,希望能促進醫病共同決策,民眾也能省思醫療行為的必要性。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