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終結站》中藥有病治病、沒病養生? 中醫:擅用治療藥 恐有危害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中藥就是有病治病、沒病用來養生的嗎?對此,中醫師余雅雯在臉書粉專「余雅雯 中醫師」發文表示,這是錯誤的觀念,因中藥分為上品、中品及下品,有些沒毒性,有些則必須經過醫師的處方才能服用,像是治療用藥,若無經醫師同意就自行抓藥服用,恐有反效果,對身體造成傷害。
余雅雯提到,中藥來源以天然植物、動物、礦物為主,原始材料採收後,經過古法泡製處理,可分為2大類,一類是滋補中藥,一類則是治療用藥,滋補中藥包含補氣、補血、滋陰、溫陽,像是健康補給品,也可根據個別體質,加入食膳使用;至於治療用藥,則有清熱解毒、散寒止痛、行氣活血、除濕利尿等作用,務必要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如果擅自抓藥服用,可能產生不良反應,甚至危及生命。
滋補中藥
余雅雯說,中藥分為上品、中品及下品,並不是每種中藥都可以補身,必須要由中醫師個別診斷諮詢,在《神農本草經》中,屬上品中藥有120種,沒有毒性,可做為保養,久服輕身益氣、抗老、延年益壽,而常見上品中藥,如大棗、人参、黑木耳、黄耆、靈芝、熟地、枸杞子、山藥、杜仲等。
治療用藥
余雅雯提及,中品中藥共有120種,有些無毒性,有些則有些許毒性,但它的毒性是用來治療疾病,也有調理身體的功效,常見中品中藥有當歸、百合、乾薑、淫羊藿等。
而下品中藥共有125種,余雅雯表示,其有毒性,但指的不是毒死人,而是利用它的毒性來治病,譬如大黃用來治療腹瀉,也不可久服,必須遵照醫師指示服用,常見下品中藥有大黃、半夏、附子、桃仁等。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