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嬤感染超級細菌命危 AI預測有抗藥性趕緊換藥救命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一名78歲的阿嬤有慢性病史但控制穩定且能正常行走,今年5月感染有超級細菌之稱的「嗜麥芽窄食單胞菌」,抗藥性強、死亡率高,發燒、昏迷,併發嚴重肺炎,性命危急,醫院透過AI快速檢測在1小時內檢出用藥抗藥性,立刻改用抗生素治療,及時搶救性命,順利拔管出院。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周德陽指出,超級細菌是使用第2、3線抗生素以上治療仍無法治療的細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具多重抗藥性、死亡率達33%,是引發肺炎的3大菌種,一旦併發敗血症,每晚1小時投藥,死亡率就增加7.6%,非常危急,必須快速且正確投藥。
這名阿嬤因雙腿紅腫住院後,出現橫紋肌溶解、急性腎衰竭,陷入昏迷插管,發現左腿有深部靜脈栓塞做溶栓治療後,高燒不退,併發肺炎,肺部嚴重浸潤,危急生命,緊急投藥使用第3線抗生素治療,同時細菌培養使用質譜儀檢測出是超級細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感染。
中國附醫驗醫學中心副院長薛博仁說,由於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抗藥性強,一般臨床檢驗抗藥性要2、3天,透過AI大數據分析細菌質譜儀圖譜,1小時能快速預測有抗藥性,準確率達92%,醫療團隊發現原先用藥有抗藥性,立刻換上無抗藥性的抗生素,1週後就肺部感染大幅好轉,之後順利拔管出院返家。
周博仁補充說,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對許多抗生素先天上就有抗藥性,一旦在免疫能力低下的病人造成感染,治療上就倍加困難,最常見的臨床徵候是肺炎,血流感染、傷口和泌尿道感染。
周德陽指出,醫院「智抗菌平台」除質譜儀可檢測菌種,針對常見且抗藥性高的細菌整合包括嗜麥芽窄食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等鮑氏不動桿菌等9種菌種,再結合AI技術做智能抗藥性細菌快速預測系統,院內從今年2月已進行超過10萬例,感染死亡率減少2成5,用藥錯誤減少6成,每年抗生素藥費減少千萬,也獲得台北生技獎、國家新創獎與未來科技獎,相關研究成果也被刊登在頂尖國際醫療期刊Journal of Infection》等。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