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小孩O型腿怎麼辦? 醫授5復健運動改善膝內翻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孩子數個月大就會走路,做父母的好開心,不過,孩子站著的時候雙腿無法併攏,難道是O型腿嗎?醫師表示,孩子出生時就是O型腿,是正常的發育,隨著孩子逐漸成長,大約在2歲時下肢會回到筆直狀態。此外,出生到2歲的這段期間,也可以用手指測量雙膝寬度,評估O型腿是否改善。
仁生復健科診所復健專科醫師陳渝仁在臉書粉專「仁仁好醫師-復健專科 陳渝仁醫師」及個人網站提到,當下肢伸直、雙側腳踝緊靠,若雙膝之間的距離過大,看起來像是O型,就是俗稱的O型腿,醫學專有名詞是膝內翻;若膝蓋緊靠時,腳踝之間距離過大無法併攏,就是俗稱的X型腿,醫學專有名詞是膝外翻。
剛出生O型腿是正常的 會在2歲前慢慢改善
陳渝仁指出,孩子正常的發育在出生時就是O型腿,隨著孩子逐漸成長,大約在2歲時下肢會回到筆直狀態,然後3-6歲再變成X型腿,之後逐漸發育雙腿越來越直。大約到11歲時,孩子的膝蓋會回到直立或是稍微外翻(X型),而正常成人的膝蓋本來就有輕微的外翻(5-8度),因此11歲之後有輕微的X型腿不用特別擔心。
若孩子依照上述時程發育,沒有伴隨特別症狀,例如容易跌倒、步態異常等,且雙膝彎曲的角度對稱,比較可能是「生理性O型腿」,只要密切追蹤即可。不過,若孩子為病理型O型腿,則需要提高警覺。陳渝仁表示,若O型腿的孩子有以下症狀,則要找專科醫師進行評估:
●身材矮小,明顯落後同齡孩子。
●雙膝的內翻不對稱,一腳的彎曲幅度明顯大於另一腳。
●當走路重量落在膝蓋時,膝蓋會向外突出。
●從出生到2歲這段時間,O型腿不僅沒有改善反而惡化。
●孩子超過2歲,但O型腿沒有改善。
●膝蓋內翻角度過大。
1分鐘評估孩童O型腿
陳渝仁分享如何評出孩子的O型腿,出生到2歲這段時間,孩子本來就有O型腿,正常狀況應該要逐漸改善、下肢越來越直。因此可以用以下的方法評估孩子的O型腿有沒有逐漸改善。
讓孩子的下肢伸直,腳踝內側緊貼。一手抓孩子的兩個腳踝,另一手放在孩子雙膝之間,評估雙膝之間的距離是幾個手指的寬度。舉例來說,一開始量是一個手指的寬度,事隔一個月後再量如果變成是2個手指的寬度,就可以藉此評估孩子O型腿的嚴重度。
常見的病理性O型腿原因包括布郎特疾病、維生素D缺乏、骨骼代謝異常疾病等等。布郎特疾病肇因於外傷或感染等狀況,使脛骨近端內側生長較慢,可能造成膝內翻,甚至演變成長短腳、軟骨損傷,部分孩子會因此需要開刀矯正。
陳渝仁表示,部分孩子的O型腿並不是病理性,但跟下肢整體的力學有關。當髖部內轉過多,會使膝蓋內翻角度增加,因而使O型腿的角度更大,因此可以透過強化髖部外轉肌力來緩解O型腿。
研究也顯示,O型腿會使腳踝距下關節的旋前增加,因此部分O型腿較嚴重的孩子,可以考慮使用鞋墊來改善足部的活動穩定度。
除此之外,生理型O型腿則可以透過強化髖部外轉肌力來緩解,如透過大腿後肌伸展、內收肌群伸展、髖部外轉肌力訓練、俯臥抬腿、弓箭部等方式來改善。
5復健運動強化髖部外轉肌力 改善O型腿
●大腿後肌伸展:正躺雙下肢打直,左腳及膝蓋向上拉,直到大腿後側感到緊蹦,維持10秒、休息10秒,做5次換腳做,一天3循環。
●內收肌群伸展:背部貼牆坐地上,雙膝彎曲、雙腳掌相貼、手握兩腳腳踝,背部伸直向前彎曲,維持30秒、休息10秒,做10次,一天3循環。
●髖部外轉肌力訓練:正躺,疼痛側的腳靠牆,膝蓋彎曲90度,髖關節向外轉出力頂牆壁到覺得緊蹦。維持10秒、休息10秒,做10次,一天3循環。
●俯臥抬腿:四足跪姿、雙腳與肩同寬,肚子緊縮、雙膝離地,左腳向鞋上延伸,維持5秒回到起始姿勢,休息10秒,換腳輪流做,1個循環雙腳各做15次,一天3循環。
●弓箭步:蹲下到軀幹與軀幹與大腿,大腿與小腿都呈90度,伸展髖關節前側肌群,維持10秒、休息10秒,做10次,一天3循環。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