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高情緒表露影響大! 醫:與憂鬱症、焦慮症發作有關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原生家庭對人影響大!臨床心理師張皓涵表示,有研究顯示,高情緒表露的家庭成員同時也是思覺失調症患者急性期復發的預測因子,且與多種心理疾病的治療結果密切相關,如憂鬱症、焦慮症、飲食疾患,如暴食、厭食及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甚至與糖尿病及癲癇的治療、反覆發作有關,若發現正用高情緒表露對待家人,可找心理專業人員協助。
情緒表露為照顧者對個案的態度及行為模式
好日子心理治療所及臨床心理師張皓涵在臉書提到,心理治療中常談到原生家庭成員的個性、彼此間的互動,其中也會評估原生家庭中照顧者的情緒表露模式,情緒表露並非衡量情緒表達能力的指標,而是指照顧者對個案的態度及行為模式。
張皓涵也說,許多個案皆曾在治療中提及父母在小孩成長過程中常用負向的言語評論各種事物,也常用怒吼、嘲諷、情緒勒索等方式回應表達或需求,甚至延續到長大成人後仍舊如此。
過度批評、情緒介入 皆為高度表露情緒的表現
張皓涵表示,當照顧者在與個案相處的過程中,有過度批判、敵意和過度情緒介入的情形,就可能代表照顧者有高度表露情緒的表現。
張皓涵表示,高情緒表露的家庭成員也常因對精神疾病患者的症狀與相關行為持改變的期待,並因期待不如預期而出現焦慮、沮喪情緒,因此家屬們會一方面有批評、不滿,另一方面又過度縱容,介入患者的生活和自我犧牲,形成不良的惡性循環,不僅降低照顧者的身心健康品質,也提高了精神疾病患者的復發機率。
可尋求心理專業人員協助
張皓涵提醒,無論是注意到自己在高情緒表露的家庭中成長,又或是發現自己正用高情緒表露對待自己的家人,意識到這件事都是改變的第一步,可嘗試在心理專業人員協助下,嘗試更認識自我,並以此建立心理界線,明確區分自我與他人的情緒與責任,並藉此讓自己的行為有更多的可能性。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