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打擊大腸癌再下一城! 台大、國泰跨院訓練AI揪大腸瘜肉

2022/09/27 13:59

大腸鏡即時AI瘜肉偵測,讓一般肉眼不易察覺的病灶也能被捕獲,準確度高達95.87%。(記者邱芷柔翻攝)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大腸鏡檢查已被證實能有效降低大腸癌的死亡率與發生率,然而大腸鏡偵測能力相當仰賴經驗豐富的醫師,尤其扁平、凹陷型的瘜肉常成為被遺漏的病灶;台大醫院、國泰綜合醫院與雲象科技今共同召開記者會,三方合作的「大腸鏡即時AI瘜肉偵測 aetherAI Endo」可讓一般肉眼不易察覺的病灶也能被AI捕獲,準確度高達95.87%,成為避免癌化的一大助力,兩家醫院的健檢中心可望能優先推出自費服務。

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暨綜合診療部主任邱瀚模表示,施行大腸鏡時的腺瘤偵測率每提升1%,就可降低3%大腸癌風險、死亡率可降低5%。然而根據統計,醫師做大腸鏡時,0.5公分以下的息肉遺漏率是23%。

2022年國外研究顯示,藉AI人機協作進行大腸鏡檢查,約可提高14%至30%腺瘤偵測率。邱瀚模說,AI就像1位經驗豐富的醫師從旁協助,可降低遺漏率並縮短醫師間偵測能力的差距。

國泰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洪志聖指出,找出大腸瘜肉的關鍵就是快狠準,而現行大腸鏡檢查仰賴醫師肉眼及臨床經驗,因人體腸道彎曲,有些微小瘜肉受腸道彎曲或角度影響,或病人清腸不夠徹底,就會導致醫師不易判讀病灶。

AI辨識圖像能力仰賴精準的大數據,此次研發團隊結合台大與國泰兩大醫學中心,跨兩院收集超過50萬張影像資料,並篩選出近20萬張影像後,由大腸鏡病灶偵測率極高的專家,與高難度病灶的偵測好手協助內視鏡影像標註,當中不乏偵測高難度卻又高風險的非隆起型腺瘤。「大腸鏡即時AI瘜肉偵測」以每秒30張的影像辨識能力,偵測腸道並標示出瘜肉,準確度高達95.87%,並獲衛福部食藥署醫材許可。

國泰醫院長李發焜表示,人有極限,在長期做多台檢查下,即使是經驗豐富的醫師,也會出現眼睛疲勞、遺漏病灶情形,研發過程發現,AI抓病灶的地方比人工還多,是未來檢驗時很好的輔助工具,甚至可推廣到國外。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也表示,AI辨識就像是醫師的第3隻眼睛,減少民眾因為看不同醫師出現醫療不平權情形,也能更好地預防大腸癌發生。「大腸癌AI即時瘜肉偵測系統」已正式獲得國內食藥署的醫材許可,可正式廣泛應用於臨床,台大醫院正與台大癌醫、輔大醫院、彰基、新光醫院進行跨院隨機分派臨床試驗前瞻計畫,希望未來能進軍國際,打世界盃。

國泰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信佑、國泰醫院院長李發焜、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雲象科技執行長葉肇元、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暨綜合診療部主任邱瀚模(左至右)今天共同召開記者會,分享大腸鏡即時AI瘜肉偵測系統研發成果。(台大醫院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