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膽囊息肉病變風險低 醫提醒一種類型例外恐癌變

2022/09/25 20:56

醫師表示,膽息肉和大腸息肉完全不一樣,病變的風險非常低;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醫師表示,膽息肉和大腸息肉完全不一樣,病變的風險非常低;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一位中年男子半年前檢查發現膽囊息肉,一直擔心息肉會有病變,焦慮導致瘦了4公斤,基隆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說明,膽息肉和大腸息肉完全不一樣,病變的風險非常低,但在4種膽息肉中,「腺瘤」可以說是有癌變風險的息肉,幾項大型研究發現,大於1公分的息肉明顯增加發生腺瘤可能性,息肉越大,癌變機率越大,若大於1.8公分,罹癌機率更高。

錢政弘在臉書粉專「錢政弘 胃腸肝膽科醫師」參考最近歐洲胃腸醫學會刊的建議,說明膽囊息肉在一般人群中的罹患率為1%-7%,可分成4種:

●膽固醇息肉

這類佔的比例最多、達到60%,膽囊息肉超過一半是膽固醇息肉,這是因為膽固醇代謝異常堆積在膽囊壁上形成。

●肌腺瘤

佔25%,通常侷限在膽囊的底部,起因為膽囊內壓過大造成膽囊壁結構異常,肌肉層增生而成。基本上沒有惡性的疑慮。

●發炎性息肉

佔10%,顧名思義是因為膽囊慢性發炎形成。

●腺瘤

少見,約0.5-4%,可以說是有癌變風險的息肉,但目前還未證明膽囊癌是由腺瘤轉變而來。有一半的腺瘤合併有膽結石存在。

膽囊息肉會變成癌症嗎?

錢政弘說明,絕大部分中等大小的息肉(0.6-1公分)都表現為良性的自然進程,但有少數惡性腫瘤性息肉直徑不到1公分(很罕見)。在幾項大型研究中,大於1公分的息肉明顯增加發生腺瘤的可能性(有統計腺瘤平均大小為1.4公分),息肉越大,癌變的機率越大,若大於1.8公分會是膽囊癌的機率就更高了。

膽囊息肉會長大嗎?

錢政弘表示,統計起來平均追蹤3年,有6.6%的息肉會長大,雖然變大的機率很低,但仍有可能。

超音波可以區分息肉是良性或惡性嗎?

錢政弘指出,從超音波判斷良性或惡性並不容易。杜普勒超音波是可以協助判斷是否為腺瘤,不過大部分的息肉用超音波不易區分是否有惡性變化,大多是靠測量大小推測,有懷疑惡性腫瘤時,可安排電腦斷層(CT)或核磁共振(MRI)檢查。

膽息肉會消失嗎?

錢政弘表示,統計上有10%的小息肉在追蹤過程中會消失。有可能是起初將結石、膽泥、膽固醇的堆積或是膽壁上的皺折「誤認為小息肉」,後來再仔細看,息肉就找不到;也可能原本就是發炎性息肉,當膽囊發炎改善,息肉就跟著消失了。

飲食上要注意什麼嗎?

錢政弘說,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證明膽固醇息肉跟飲食中的膽固醇有關,不過避免高油飲食應該是合理的,尤其有許多人還合併有膽結石,應多留意是否血脂肪過高。

錢政弘表示,針對膽息肉,依據大小有以下建議:

●若「息肉大於1公分」,或「每年增加0.3公分」,或「鄰近膽囊壁有增厚(大於0.4公分)或消失」,或「息肉內有血流訊號」等現象,皆會懷疑有癌病變風險,應考慮膽囊切除。若無切除,應持續密切追蹤。

●大小為0.6-1公分,建議開始每3-6個月超音波追蹤1次,如果息肉大小未見增加,隨後可每年追蹤1次。

●一般檢查偶然發現的無症狀且直徑小於0.5公分的息肉,不追蹤似乎也是合理的。

錢政弘提醒,息肉和結石常常同時會存在,有時候超音波很難區分是否有大息肉混在裡面,臨床上也有膽囊腫瘤被誤認為結石的案例,所以不確定時,多做幾次超音波是必要的。以上是一般原則,合適的追蹤方式還是要跟醫師討論喔!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