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細嚼慢嚥有4大好處 營養師教自然增加次數撇步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現代人工作繁忙、生活壓力大,就連吃飯時間也很短,吃下的食物總是沒咬幾口就急著吞下肚;對此,營養師曾依田在臉書粉專「營養食事Ms.E10-營養師依田」發文分享充分咀嚼4大好處,以及如何自然增加咀嚼次數撇步,並提醒吃飯時要咀嚼30下,才能減輕腸胃負擔。
預防肥胖:吃東西會啟動大腦飽食中樞,約20分鐘後體內會分泌瘦體素抑制食慾,避免過量進食。反觀快食會在短時間內不小心攝取過量食物,當然容易發胖。
降低腸胃負擔:充分咀嚼可增加唾液分泌、磨碎食物,讓胃腸不需要過勞工作來消化大塊食物,減輕腸胃負擔自然能維持健康。
保持口腔清潔:唾液可幫助清潔食物殘渣、抑制細菌。根據美國牙科及顱面研究所 (NIDCR) ,唾液不足會讓患上蛀牙及牙齦炎的風險增加。糖尿病患者也容易有口乾情形發生,可藉由充分咀嚼幫助唾液分泌。
低調味也很美味:例如白飯會越嚼越甜,食材越咀嚼越能嘗到原本的美味,所以不用過多調味就能感受到餐點的美味,同時還能做到低鹽低油。
4招自然增加咀嚼次數
食物切大塊:切丁、切末、切細絲很快咬兩口就吞下去,改成塊狀、片狀會因為無法直接吞,必須多咀嚼幾次把食物在口中切碎,無形中增加了咀嚼次數。
專心吃飯:在外面餐廳看到不少人吃飯配手機,在家想必是吃飯配電視/電腦。注意力在其他事物上就會忘了嘴巴咀嚼的動作,增加腸胃負擔,也有可能因此吃下過量的食物而導致肥胖。
選擇需要多咀嚼的食物:香菇、芥藍菜、花椰菜、蒟蒻等富含纖維及口感,可幫助增加咀嚼次數。堅果建議整顆食用而非選擇堅果粉,不僅可增加口腔肌肉運動幫助咀嚼,也可避免過量食用造成肥胖。
不喝大量液體:吃飯不是吃藥,請不要配水用吞的。特別是有人喜歡吃飯配大量飲料、湯、或是乾脆做成湯泡飯直接用喝的。若覺得食物特別乾可以搭配一點液體幫助潤滑,但務必還是要記得咀嚼,不要用吞的。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