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獨家》心跳快慢謎團揭密 台灣研究團隊領先全球破解

2022/09/16 07:58

北榮心臟科醫師暨陽明交通大學教授、中研院生醫所副研究員胡瑜峰團隊解開心跳快慢的謎團。(陽明交通大學提供)

首次上稿 09/15 20:41
更新時間 09/16 07:58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心跳為何忽快忽慢?一直是科學界尚未解開的謎團,但已被北榮心臟科醫師暨陽明交通大學教授、中研院生醫所副研究員胡瑜峰團隊解開,該團隊發現糖分代謝調控心跳的新機轉,透過全基因比對後發現,負責糖分代謝基因的「醛縮酶C」會調控心跳的快慢,並提出補充糖解能量可預防或治療心跳過慢或過快,團隊正在研發相關藥物或非藥物治療方式,將可望取代需要手術植入的心臟起博器。

遇到暗戀對象就像跑步一樣,都會心跳加速,靜坐休息時心跳相對和緩,學界對心跳快慢原因莫衷一是,主要原因來自很難取得或分離正在跳動的人類或動物心臟細胞,胡瑜峰團隊透過用於基因治療的調控心跳的心臟節律細胞,進行全基因型比對,分析發現該細胞和糖分代謝有強烈關係。

團隊再進一步分析,發現是心臟節律細胞的醛縮酶C基因扮演關鍵因素,並進一步證實醛縮酶C調控糖分代謝,進而調控心跳快慢,胡瑜峰團隊的發現,為相關研究開啟一扇全新的大門。

人體新陳代謝的網絡中,通常都是從糖解作用開始,而要啟動糖解作用則有賴細胞中的醛縮酶基因,醛縮酶又分ABC三型,目前學界對僅存在於心臟節律細胞的醛縮酶C認識最少,胡瑜峰說,現在發現相關機轉,未來可透過代謝或補充醛縮酶C等方式調控心跳快慢,甚至有望用非藥物的非侵入性療法進行相關預防治療,以減少因為心跳過慢或過快帶來的健康風險。

因醛縮酶C具細胞專一性,未來若有相關藥物,可望取代臨床治療心跳過快常用的乙狀阻斷劑,胡瑜峰說,很多心跳過快的民眾雖無生命危險,但會感到不適,目前開立的處方箋都是服用乙狀阻斷劑為主,而乙狀阻斷劑主要是透過阻斷β1和β2受體,阻止腎上腺素作用,進而讓心跳減緩,但幾乎全身細胞都有β1和β2受體的感受細胞,因此連帶也會帶來較多的副作用,像服用後會全身無力,氣喘患者也不能使用。

至於未來要如何補充醛縮酶C?胡瑜峰說,團隊還在探索可能的基因治療方式,但也在找尋是否可透過飲食、運動等改變日常生活習慣方式調整糖分代謝或補充糖解能量。

該研究刊登於IF達23的心臟醫學權威期刊《循環研究》(Circulation Research)之封面故事。

胡瑜峰團隊發現,糖分代謝調控心跳的新機轉,透過全基因比對後發現,負責糖分代謝基因的「醛縮酶C」會調控心跳的快慢,並提出補充糖解能量可預防或治療心跳過慢或過快,該研究躍上心臟醫學權威期刊《循環研究》(Circulation Research)之封面故事,也是台灣首次有研究登上該期刊封面。(記者楊媛婷翻攝)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