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腸腸」健康之道! 中醫授穴位按摩助改善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據衛福部去年統計,大腸直腸癌佔全台癌症發生率第2名、死亡率第3名;對此,六福堂中醫診所在臉書分享,可透過穴位保健預防大腸直腸癌發生。每日以肚臍為中心,用雙手掌面輕輕摩擦腹部,順時針逐漸擴大圓弧直到整個腹部;同樣的手法再以逆時針操作1次。順、逆時針各完成5次為1組,早中晚皆可進行1組。
6大穴位按摩
1、合谷穴:大拇指和食指交會的虎口處。
2、支溝穴:手背橫紋上方4指寬處。
3、大腸俞穴:骨盆最上端,脊椎骨左右兩側。
4、孔最穴:手肘窩蚊靠拇指外側,往下4指寬處。
5、承山穴:位於小腿後方正中間,小推伸直往上提時,呈現尖狀的凹陷處。
6、天樞穴:肚臍兩側3指寬處。
盲腸及結腸發生的癌症 稱為大腸癌或結腸癌
六福堂表示,大腸負責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及剩餘營養物質,然後再將殘渣排出體外,是人體消化的最後階段。其分為4個主要部分,即盲腸、結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肛管。盲腸及結腸發生的癌症稱為大腸癌或結腸癌;直腸到肛管間的腫瘤則稱為直腸癌。
六福堂說明,大腸直腸癌高風險族群包括50歲以上、有家族病史、長期抽菸喝酒、缺乏運動、體重過重、相關病史(曾患腺瘤性息肉、炎性腸道疾病、遺傳性症候群)、飲食習慣不良(偏好燒烤油炸、紅肉、高脂肪低纖維飲食)。
大腸癌7症狀
●排便習慣改變:間歇性便祕或腹瀉,糞便細如鉛筆。
●不規律腹痛、絞痛。
●經常腹脹便秘。
●不明原因貧血。
●排便有血、有黏液。
●體重莫名減輕。
●排便感覺排不乾淨。
5種生活好習慣
●飲食習慣:多吃原型食物、蔬果、魚肉、鵝肉等白肉,少吃加工肉品、油炸燒烤和豬、牛等紅肉。
●規律運動:運動可促進大腸蠕動,助排便,降低與致癌物接觸機率。
●體重控制:過重及肥胖會增加罹癌風險,平日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並隨時注意體重控制。
●排便習慣:養成每日按時排便好習慣,1日至少1-2次。
●調適心情:盡量放鬆身心,保持愉快的正向態度,避免心靈壓力過大,影響腸道正常運作。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