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我科學家成功估算腦血管年齡 可預測心血管疾病風險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陽明交通大學博士黃楚中、特聘教授林慶波、台北榮總醫師鍾芷萍等組團隊,運用人工智慧分析上千名老年人的腦部核磁共振影像,建立數理模型,利用腦白質體積估算腦血管生理年齡,可預測心血管病變,研究成果已發表國際期刊《年齡與衰老》(Age and Ageing),未來可應用臨床、治療老化疾病等。
該研究由陽明交大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博士黃楚中、神經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周坤賢、神經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林慶波、台北榮總神經內科醫師鍾芷萍等人攜手。
研究團隊運用人工智慧演算法分析千餘名中老年人的腦部核磁共振(MRI)影像,建立數理模型,利用腦白質的體積估算腦血管的生理年齡,來預測心血管病變。該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年齡與衰老》,該期刊在高齡老化研究領域中最具影響力。
周坤賢表示,研究跳脫過往以腦體積為基礎的大腦生理年齡計算方式,轉而利用與腦血管病變有關的白質病變數量為指標,計算一個人大腦的神經血管年齡,此更具參考性。
林慶波說,腦白質會隨年齡老化、退化及病變,導致高齡認知障礙、失智等疾病,衡量腦神經老化,可有效辨識潛在腦血管病變及風險,但人的年紀不完全等同大腦的生理年齡,會因基因、教育、生活習慣等,而有不同老化歷程。
另,林慶波指出,團隊也透過佛萊明罕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系統分析,發現腦白質老化程度大於實際年齡者,未來10年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提升5%,而此研究以健康族群為推論,若本身已有心血管病變或高風險族群,還需進一步修正。
鍾芷萍表示,腦白質病變是腦部小血管疾病最常見的表徵,而該疾病佔高齡族群30%的中風原因與45%的失智原因,但臨床上缺乏客觀評估標準,此研究有助了解腦血管生理年齡與認知功能表現的相關性,並反映心血管風險指標,還可有效預測腦血管老化的心智能力退化。
林慶波指出,研究突破不僅可評估民眾當下的腦血管健康狀態,對於目前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可以進一步評估國人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或應用於臨床上,評估治療老化疾病的效果等。
周坤賢補充,未來相關技術應進一步使用於神經退化性疾病等臨床議題,特別是血管性失智症以及阿茲海默症,以了解腦血管在老化相關疾病中扮演的可能角色。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