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又酷又炫的玩具總不買單? 專家:年齡階段還不適合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帶著孩子到親子館玩,但孩子卻不跟其他人一起玩,或是買了一個很厲害的玩具孩子也不買單,專家表示,孩子的遊戲能力會依循一定的階段發展,並分享不同年齡發展階段適合的遊戲方式,提供給家長參考。
語言治療師在臉書粉專「BaeGo培果教育」發文分享,孩子的遊戲能力,是依循一定的階段發展的。如果孩子的遊戲技巧尚不純熟,給他不合其年齡發展的玩具,小孩沒有興趣是很正常的事。以下為各年齡遊戲行為發展階段:
0-1歲:無所事事行為
孩子會無目的性地到處看,重複著某一個動作,或短暫注視有興趣的事。此階段的活動與感官知覺、動作探索有關,例如玩弄自己的手跟腳以及你丟我撿。
家長可以嘗試帶孩子進行一些簡單動作,例如拍拍手、踢踢腳,或是提供一些能抓握、啃咬及耐摔的東西,例如固齒器、咬咬環、搖鈴。
1-2歲:旁觀者行為
孩子會觀察周遭事物或看同儕進行遊戲,但本身並不會主動參與。此階段的玩具以可以重複操弄,及能觀察因果概念的物品為主。
家長可以帶孩子去公園或親子館,讓孩子觀察或習慣其他玩伴的存在。也能提供操作後會動或有音效的玩具,來協助孩子建立因果關聯。
2-2.5歲:單獨遊戲
這時孩子已習慣其他玩伴存在,可以加入遊戲區,但喜歡獨自玩,不跟其他人互動,且所玩的玩具跟其他幼兒不同,此時可開始嘗試可堆疊、排列的玩具。
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加入遊戲空間,但還不需要求孩子互動,也能提供保齡球、平衡石、疊疊樂等可以排序、需維持平衡的玩具。
2.5-3.5歲:平行遊戲
孩子和同儕玩相似的玩具,但仍是各玩各的,彼此沒有交談或互動,例如一起玩沙,但兩人分別在蓋自己的城堡。此階段的玩具以能重複組裝、拼湊與拆卸為主。
家長可帶領孩子與同儕簡略對話,如見面打招呼、離開時道別。也能提供建構玩具,並在遊玩時帶入想像,例如用積木蓋房子。
3.5-4.5歲:聯合遊戲
孩子開始會與玩伴談話互動,但遊戲沒有組織、規則或角色分工,只是在一起做相同活動。此時可多進行象徵遊戲,例如扮家家酒、假扮遊戲。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跟同儕互動,例如跟同儕交換積木、借零件,或是提供情境玩具並引導孩子。
4.5-6歲:合作遊戲
孩子能透過角色分配、合作或競爭,各司其職並完成遊戲,例如一個人當司機,另一個假裝是乘客。開始帶入規則簡單的玩具,並鼓勵孩子發想規則或解決衝突。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在遊戲時輪替、分享,並學習分配與組織遊戲。或是提供可以進行互動或學習社會規範的玩具,例如醫生組、超市組。
6歲以上:規則遊戲
遊戲有明確主題、規則、目的與分工,可以開始進行團體活動或銜接社會技能的遊戲,例如跳棋、大富翁。或是容許部份規則及內容自訂的遊戲,例如大風吹。
家長可以提供規則明確的玩具,例如撲克牌、象棋,可讓孩子練習講解玩法,並鼓勵孩子發想不需物品或道具的遊戲,例如詞語接龍、比手畫腳。
語言治療師提到,除了提供孩子玩具以外,陪伴孩子一起玩,在孩子遊戲時給予適當且及時的回饋也很重要。此外,孩子在5-6歲時,會對「被動接受」遊戲很感興趣,可能開始沉迷於電視、youtube影片等,這時可以讓孩子多體驗兒童劇場、音樂劇、舞台秀或是說故事互動等,避免孩子過度使用3C產品。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