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鼻塞、嗅覺異常未必是染疫 慢性鼻竇炎不治療恐增共病風險

2022/05/31 18:17

醫師提醒,鼻塞、嗅覺異常、COVID-19快篩陰性,小心是否罹患其他呼吸道疾病;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延燒,國人對於流鼻水、鼻塞、嗅覺異常等呼吸道症狀提心吊膽,如果快篩結果為陰性,民眾才能放下心中的疑慮及擔心。但醫師提醒,需留心是否罹患其他呼吸道疾病,例如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若長期置之不理,恐增加中耳炎和睡眠呼吸中止等共病風險。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耳鼻喉科暨聽語中心主任王堂權指出,近兩、三年COVID-19疫情侵擾,國人對於流鼻水、鼻塞、嗅覺或味覺異常等症狀高度警戒,耳鼻喉科的慢性鼻竇炎病人卻出現兩種極端的現象,一種是病人已經接受過COVID-19篩檢呈現陰性,但仍會因為時常揉鼻子、流鼻水,被懷疑為確診者,遭受旁人側目和排擠,因此主動回診希望做嗅覺檢測和進一步的治療;另一種病友則是擔心COVID-19確診而抗拒就醫。

一分鐘看懂COVID-19和慢性鼻竇炎的差異。(王堂權醫師提供)

慢性鼻竇炎恐增中耳炎、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共病風險

王堂權指出,慢性鼻竇炎是一個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的疾病,常見是在鼻竇急性發炎之後,身體免疫系統無法完全根除外來的病菌,或是接受常規醫療後的效果不盡理想,形成的慢性發炎狀態。慢性鼻竇炎嚴重時會造成鼻腔及鼻竇黏膜組織增生,導致鼻息肉,容易出現鼻塞、鼻涕倒流、嗅覺異常或喪失、甚至可能有臉部腫脹悶痛、頭痛和眼窩脹痛等症狀,影響工作及生活。

依據近年來的一些大數據的研究,慢性鼻竇炎可能跟睡眠障礙、睡眠呼吸中止症、憂鬱、焦慮、心血管疾病或腦中風、慢性中耳炎與聽力受損等這些疾病相關聯。

生物製劑治鼻竇炎、鼻息肉 還錄音師好聽力

王堂權表示,最近收治一名40歲左右的專業的音樂錄音師,病患原本耳朵可精確地聽到8000赫茲(Hz)以上的音頻,罹患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後,除了鼻竇發炎阻塞的問題之外,也影響了耳咽管的功能及中耳的壓力調節,併發中耳炎,導致嗅覺和聽覺雙雙受損,嚴重影響生活與工作。

該名病友由於是專業的音樂錄音師,是靠過人的聽覺來討生活,所以對於相關的手術治療特別的擔心,也害怕自己後續手術傷口照顧不善引發更嚴重的問題,因此與醫師討論過後,決定先使用新一代的生物製劑來治療鼻竇炎及鼻息肉,經過治療後,鼻竇炎與鼻息肉症狀已獲得明顯改善,呼吸順暢之外,聽力也恢復到正常標準,重返幸福人生。

慢性鼻竇炎的治療方法有這些

王堂權指出,當常規藥物治療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不盡理想時,功能性微創內視鏡鼻竇手術是目前的標準治療之一;使用3D內視鏡導航手術可以更精準地去除病灶以及重建鼻腔鼻竇的功能。但有國外研究顯示,針對嚴重或頑固型的慢性鼻竇炎,逾3成的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患者,術後半年內有可能再復發鼻息肉,且症狀隨時間增長而變嚴重,也可能需要再次的手術。

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常見症狀和治療方法。(王堂權醫師提供)

這類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患者,可能屬於跟免疫系統密切相關的第二型免疫反應的發炎體質,相較一般類型病友有較高的鼻息肉復發風險。治療時除了手術之外,可能還需搭配類固醇鼻噴劑或口服藥物治療,但有些病友擔心類固醇有副作用,無法常規使用藥物,因此病症控制的效果也不彰,也影響病友積極且規律治療的意願。

至於新型的生物製劑,可以精準調控發炎物質,抑制第二型發炎引起的慢性鼻竇炎,縮小鼻息肉體積,改善鼻腔阻塞與嗅覺喪失等症狀,減少復發與後續需反覆手術的機率。

王堂權醫師說明鼻竇炎的治療方式。(王堂權醫師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