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把羞恥感還給對方 心理師陪你走出「羞辱創傷」

2022/05/26 21:20

心理師指出,可透過書寫等方式回想曾經歷的事件,重新與自己對話,尋求自我療癒;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養你真辛苦,養條狗都比你好」、「你是從垃圾場撿回來的」、「你怎麼這麼笨?你真是一個很爛的人」…您是否曾聽過這些話語?而這些話語是否對您的內心造成揮之不去的陰影?甚至您也曾認同別人對你十分不友善、不公平的批評?認為自己一無是處?

諮商心理師周慕姿在其最新著作《羞辱創傷──最日常,卻最椎心的痛楚》(寶瓶文化出版)中指出,「羞辱創傷,是我們教養文化裡,最沉痛巨大的傷害。」,並鼓勵讀者探究自己的羞辱創傷,因為唯有傷口被看見,才會被療癒。

拿回「訴說權」 阻斷「施加創傷者」的控訴

周慕姿在書中指出, 面對羞辱創傷,當時的情景,會因為被他人對待或傷害的關係,成為我們生命中的一個污點,自己的被羞辱記憶。但是,這個記憶是被他人「扭曲過的」。也就是說,是因為我們以他人的觀點為觀點,以他人的感受為感受,而重塑了這個記憶本身。這個記憶本身的「訴說權」,它是什麼樣子的,而我們遭受了什麼,是怎樣的感受與情緒,就這樣,都箝制在他人的手上。

因此,去描述、理解自己到底經驗了什麼,當時是什麼樣的感受與情緒,而這又怎麼影響了我們,是一個很重要的自我療傷的階段,也是幫助自己理解。

周慕姿強調,當我們不說出來,我們無法擁有力量,去阻止「施加創傷者」。當這些是秘密,他們會以為自己仍然可以這麼做。而「秘密」,會讓這個羞恥感,繼續留在我們身上,使得我們承擔這些,變成我們性格中的一部分。把這些羞恥感還給對方,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還有,這是一種「賦能」,是我們開始學會保護自己、開始給自己力量、開始去正視自己遭受過什麼,以及當時我的感受與情緒是什麼,我終於可以拿回來的證明。

在最舒適、安全、安靜的空間 重溫往事

她建議,先找一個讓自己覺得舒適、安全、安靜的空間,可以放置會讓自己舒服的抱枕,或是在書寫時,手邊放著可以安慰你的東西。一個小玩偶、小擺飾、紓壓球、香氛精油、音樂等都可以。

若覺得書寫或是回憶過程很不舒服或有壓力時,就可以觸摸、嗅聞、聆聽、觀看這些可以帶給你安全的物品,提醒自己可以慢慢放鬆,安撫你的身心。

當你開始覺得安全、舒適後,你可以拿出你的日記本、筆記本,使用書寫,或是拿出錄音器材,用說的也可以。

面對羞辱創傷5步驟

1.選擇一段曾遭過羞辱創傷的記憶,試著回憶,並寫下或說出當時發生什麼事?

2.問問自己:當時的感受是什麼?

3.這個經歷讓你對自己或他人產生什麼看法?

4.這些感受與看法,促使你做了什麼決定?

5.如果你是一個旁觀者,你會想對這個過去的自己說什麼?

周慕姿說,打開羞辱創傷後,再次感受那時候自己的感受、了解自己如何形成對自己與他人的看法時,我們就開始了第一步。在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可以把自己當成旁觀者。看看那個小時候的自己,試著對他/她說些安慰的話,這就是自我悲憫的第一步。然後,我們可以拍拍、摸摸,甚至擁抱一下小時候的自己。這就是開始復原、療癒的第一步。

請記得「不是我很糟糕」

她也提醒,或許在被羞辱時,沒有機會照顧自己、站在自己這一邊,但當現在重新經驗,甚至重新感受過往的回憶湧起、情緒升起的時候,請你試著站在自己這一邊,對自己說:「是很糟糕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而不是我很糟糕。」如果有必要,也可尋求專業心理人員協助。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