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下面鼓鼓好痛苦? 醫曝腹股溝疝氣原因、治療一次了解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許多患者常發現鼠蹊部邊總是鼓鼓腫腫的,但是躺著睡覺的時候又會縮回去,到院檢查確診為腹股溝疝氣。醫師表示,疝氣發生率約為6%左右,其中以90%腹股溝疝氣為主,而男性佔手術的90%、女性則10%,且常見造成腹股溝疝氣有3類,其中主要以疝氣袋的存在、腹內壓增加、身體組織及肌肉薄弱為主。
馬偕紀念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陳鈺昕在臉書粉專「石•攝•性•也 泌尿科 陳鈺昕醫師」發文指出,疝氣又俗稱為脫腸,大家都認為這項疾病離我們很遙遠,感覺年長者才會罹患這項疾病,但其實就健保資料顯示,台灣每年大約有4萬名的患者,因疝氣接受手術治療,推估疝氣發生率約為6%左右。就是代表全台灣曾經罹患過疝氣的患者超過百萬人,其中以90%腹股溝疝氣為主,而男性佔手術的90%以上女性則10%,值得注意的是疝氣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且並沒有特別好發年紀。
陳鈺昕強調,疝氣簡單來說就是體內的器官脫離了原位,身體任何部位都有可能發生,在泌尿科會根據疝氣發生之處來命名,舉例來說如果發生在肚臍那邊就會成為臍疝氣,但如果今天是發生在手術的傷口,就會稱為切口疝氣。
陳鈺昕表示,腹股溝疝氣是指腹腔內容物脫離原本的位置,在腹股溝的地方出現腫塊,或是經由腹股溝移到陰囊當中,而以幼兒比較常見的是屬於間接型的疝氣,發生原因跟胚胎發育有關。
原本睪丸是位於腹腔之內,那隨著胚胎的發育會慢慢下降到陰囊當中,所以身體原本就有一個通道,會讓睪丸從腹腔內走到腹腔外,而這通道如果在出生後沒有關閉完全,就會成為小腸逃跑的最佳路徑。
陳鈺昕進一步說,成人則可分為直接型與間接型,其中直接型指的是一部分的腹內器官或者是組織,經由鼠蹊部肌肉和筋膜的弱點或破洞,直接凸出腹壁外面;至於間接型則是男性因器官在胚胎的時期,睪丸下降的筋膜弱點,突出到腹股溝中,再下降到陰囊內,而女性是因器官經由子宮圓韌帶,往腹股溝滑下。
為何會發生腹股溝疝氣?
陳鈺昕指出,腹股溝疝氣分為先天與後天的因素,但部分亦具家族傾向,如疝氣袋的存在、腹內壓增加、身體組織及肌肉薄弱。其中腹內壓增加,常見的因素像是肥胖、久站、突然用力提重物,甚至是長期負重工作,而慢性的攝護腺肥大導致排尿時需要腹部長期用力,或者是慢性便秘、長期咳嗽、打噴嚏以及年齡增長、組織老化與營養不良等都是發生腹股溝疝氣的可能因素。
至於疝氣該如何治療?陳鈺昕強調,主要以手術為主,目的就是解決腹股溝疝氣造成的生活不適,以及避免腸子卡在疝氣囊,造成壞死,如果疝氣囊有腸子或往摩卡在裡面就要將它剝離,並且放回腹腔當中,再將疝氣囊做結紮,但如果腹股溝後壁組織不夠強韌,必須進行修補,像是傳統疝氣修補、腹腔鏡疝氣修補手術等兩大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