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不再硬頸 「可動式人工椎間盤」重建頸椎活動度
文/蔡明成
脊椎是支持身體重量的主要支幹,發生僵化,將造成部分軀幹的活動能力受阻,引發腰痠背痛的出現。
人體的脊椎分為頸椎、胸椎、腰椎、薦椎及尾椎五個部分。除了薦椎及尾椎外,其餘節段均屬於可動關節。
脊椎分5部分 頸椎具良好活動性
頸椎上連頭部、下接胸椎,由於其僅需承受頭部的重量,故具有很好的活動性。胸椎因為前有身體最重要的維生系統(即心臟及肺臟),再加上12對胸肋的保護,此嚴密的保護雖固若金湯,但反而限制了胸椎的活動性。所以,它是屬於活動度較差的關節。
椎間盤突出好發於頸椎及腰椎
腰椎需肩負身體的大部分重量,又需聯結上下半身的活動,其關節的活動度僅次於頸椎。這些活動度的差異也導致了椎間盤突出(俗稱骨刺)的發生,不易出現於胸椎,而易出現於頸椎及腰椎節段。
脊椎椎間盤突出造成的神經壓迫,一般民眾在嘗試藥物及復健治療無效後,經常尋求手術協助。此類手術一般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切除已退化之椎間盤,一部分是同時間進行脊椎重建的術式。
可動式人工椎間盤提供新選擇
脊椎重建手術的目的為恢復脊椎對身體的支撐功能,避免日後脊椎滑脫或骨刺再生的後遺症出現。一般稱為內固定手術。然而,對於日益退化的脊椎而言,固定雖然可以增加其穩定度,但同時也犧牲了其活動度。這對於原本就活動度較佳的頸椎而言,並非完善的處理方式。因此,近年來,醞釀出可動式人工椎間盤的出現。
置換手術後3個月 頸椎可達最佳活動度
新光醫院10年間對於單一節段頸椎椎間盤突出之個案,這些個案在進行微創頸椎椎間盤切除手術的同時,以可動式人工椎間盤置換原先退化的椎間盤。每一個案至少追蹤2年。發現這些個案不僅在術後獲得症狀的改善,其頸椎的活動度亦比術前明顯增加,且達到統計學上的顯著性。其中更以頸椎第5、6節增加最多,其次為第4、5節。術後3個月可達到最佳的活動度。
追蹤2年,頸椎的活動度仍大於術前,達成重建頸椎活動度的目的。此等重建術式對於恢復頸椎活動度能有此完美結果,此一科技產物居功厥偉。
符合健保給付條件者可獲全額補助
不過,享受高端科技的同時,必須付出相對代價。昂貴的價格是此類醫材無法普及化的原因。全民健康保險從今年開始,對於此類可動式頸椎人工椎間盤提供有限度的給付,凡是符合健保給付條件的個案將給予全額補助。
新光醫院的研究再一次證實了可動式人工椎間盤對於部分頸椎手術中需置換椎間盤的患者而言,不僅可維持頸椎原有的支撐功能,更能恢復且增加頸椎的活動度。並能及早讓病患回復疾病前的正常生活。(作者為新光醫院神經外科主任)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