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孩子特別矮小怎麼辦? 當心內分泌疾病惹禍!

2022/04/19 11:52

林昭旭說從孩子的生長曲線圖,可觀察孩子的生長狀態,若生長速率明顯緩慢,需盡早就醫。(圖為院方提供示意圖,非新聞敘述之病人。)

〔記者蔡彰盛/新竹報導〕一名小學六年級的男童因身高矮小經學校轉介至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小兒內分泌科門診診治,因身高只有127公分,遠低於標準身高曲線百分之3,且一年成長速率不到4公分,預測成年身高只有157公分,比遺傳身高169公分相比明顯落後;身體檢查顯示第二性徵尚未出現,骨齡只有9歲,比實際年齡落後超過2年以上,懷疑是內分泌疾病導致身材矮小,住院進行內分泌檢查,結果發現為腦下垂體生長激素缺乏所導致。

因持續成長不良,經向中央健保局申請專案用藥,給予每日注射生長激素,再加上飲食、運動、睡眠的輔助,治療療效顯著,經由4年的治療,男童身高從治療前的130公分進展到170公分,達到遺傳身高,也逐漸恢復自信。

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小兒內分泌科主任林昭旭說明,矮小的認定可由下列3點來觀察: 1、生長曲線圖和相同性別、年齡相比低於第三百分位。2、生長速率緩慢,6歲後1年身高成長小於4公分。3、預測成年身高和父母遺傳身高相比,明顯落後。若經診斷為生長激素缺乏,經治療後有8成小孩都會達到遺傳身高,特別是在青春前治療效果最佳。因此家長要經常留意小孩的成長狀況,若有發生上述3點矮小的情形,家長該警覺帶孩子至小兒內分泌科做評估,及早診斷、及早治療,以免錯失黃金時期。

矮小症有不同成因,在初次評估時,小兒內分泌醫師需要有各方面孩童的相關資訊,除量測身高、體重外,孩童的出生狀況,包括出生周數、出生體重、出生身長;父母親的身高以及父母親小時候的發育狀況,有無發展遲緩,有無內在慢性疾病;孩童本身飲食、運動、睡眠狀況以及歷年的身高體重紀錄更是重要的資訊,若已經上小學,可向學校申請各個年級的身高體重紀錄。此外,在身體檢查方面,一定要檢查孩童的發育狀況:包括男孩的生殖器官和女孩的胸部發育程度和陰毛腋毛是否長出。經由這些資訊,才能讓小兒內分泌科醫師做好正確的判斷,安排相關的檢查,而不是直接安排骨齡和抽血檢驗。

矮小的孩童都可以透過注射生長激素來長高嗎?林昭旭強調,生長激素缺乏的比例不高,發生率約只有3000分之1,唯有符合生長激素治療適應症的孩童接受治療才會有療效,大部分健康孩童透過均衡充足的營養、足夠的運動,充分的睡眠和正常的生活作息,身體就能累積足夠的能量長高。因此,並非所有孩童施打生長激素都有效,不適用者反而會有反效果,更不要聽信偏方亂服成藥或保健品。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