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COVID-19疫情社區化 3感染症學會發聲明「示警」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COVID-19全球疫情持續進入第三年,各國防疫作為不斷調整,但疫情仍未有減緩趨勢,台灣感染管制學會、台灣感染症醫學會以及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發表共同聲明指出,國內疫情已社區化,若持續快速延燒,恐嚴重衝擊醫療量能,排擠原本非COVID-19之醫療及就醫者權益,除提醒國人應接種疫苗、注意手部衛生及配戴口罩,也憂心國內抗病毒藥物供貨時程不確定。
減災為現今防疫目標 學會持續配合防疫
面對國內本土病例持續增加,台灣感染管制學會、台灣感染症醫學會以及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4月7日舉辦COVID-19防疫論壇,包括3個學會理監事出席,並邀集醫療網各區指揮官,以及公衛專家、疾管署官員等逾60人與會,針對中央防疫政策、公衛措施到醫療院所作為等進行討論,綜合整理出5點結論,並發表共同聲明指出,台灣的防疫作為從初期沒有疫苗或藥物,以清零為目標,採取積極的阻絕策略,到近期調整為以減災為目標,努力降低重症與死亡,學會持續全力支持政府防疫,也呼籲大家攜手共渡難關。
終結疫情無法單靠疫苗接種 非藥物介入不可少
面對國外陸續解封,3學會強調在COVID-19疫情中民眾能夠回歸至新常態生活的關鍵,包括疫苗接種、檢測及監測、藥物,口罩、手部衛生等非藥物介入措施。多國資料仍然支持完整疫苗接種可以有效預防重症及死亡、減少住院需求;但是,單獨依賴疫苗接種尚無法完全免於感染或散播疾病,也無法達成全面的群體免疫而終結疫情。另外,許多國家輕忽非藥物介入措施,促使病毒變異株持續崛起並快速散播,不僅影響疫苗預防效果,甚至對單株抗體治療效果產生不確定性。
長者疫苗接種率待提升 抗病毒藥物儲備待加強
與會者憂心疫苗接種率不理想,尤其是長者。此外,國內抗病毒藥物準備還不理想,尤其是供貨的時程不確定;再加上藥物尚無法使用於嬰幼兒,藥物治療也不是百分之百有效。國內疫情已社區化,若持續快速延燒,恐嚴重衝擊醫療量能,排擠原本非COVID-19之醫療及就醫者權益。兩年來各國慘痛的經驗,以及近期香港與韓國疫情發展,皆值得我們警惕及借鏡。
論壇5點提醒 盼台灣更好
1.儲備藥物、合理分配、風險分流:考慮社會永續發展,台灣在調整往新常態生活的過程,政府應審慎規劃並考慮配套措施,包括持續準備充足的疫苗及抗病毒藥物,適當分配預算及資源。建議盤點特定族群第三劑疫苗接種情形,並進行風險控管。目前疫情傳播迅速,建議快速篩檢,依據個人風險分流安置,以兼顧民眾健康安全,及保全醫療量能。
2.疫苗接種、保護自己、守護他人:呼籲民眾,應持續秉持戒慎但不恐懼的態度,守護自我健康不鬆懈。配合各項防疫措施的進行,包含疫苗接種、手部衛生及口罩佩戴。特別是長者、孕婦、免疫低下者,應積極完成三劑COVID-19疫苗接種。另外,嬰幼兒等無法施打疫苗者的家人或其照顧者,也應積極完成三劑COVID-19疫苗接種,以提供間接保護的效果。
3.嚴守防線、管理機構、避免群聚:疫情社區化並持續延燒,恐再度在醫療機構、人口密集機構等,引起群聚感染,機構應妥為因應,以維護病人安全及職場安全。病友及陪病者皆應配合機構之管制措施。
4.疫調匡列、適當調整、減輕傷害:疫調等精準防疫作為在台灣防疫措施中扮演重要角色,然兩年來第一線防疫人員長期過勞,近日疫情也已超過量能。在民眾有完整疫苗接種的背景下,建議依據場域風險適當調整疫調匡列原則。
5.齊心防疫、同步防疫、台灣更好:基於專業及社會責任,學會將持續協助政府,並加強對民眾衛教,透過公民賦權,全民攜手防疫,共渡難關。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