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打破「奶量迷思」 醫師:哺餵母乳能降低乳癌、卵巢癌風險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2020年縣市母乳哺育率調查,國內有94%的媽媽表示要給寶寶哺餵母乳,不過許多新手媽媽有著「奶量迷思」,認為自己乳汁不足、不夠寶寶喝而自責,陷入壓力影響泌乳量的惡性循環,甚至直接退奶放棄母乳一途。醫師指出,哺餵母乳不僅有益嬰兒健康,還能降低媽媽罹癌機率,國健署也呼籲孕媽咪選擇母嬰親善醫療院所,透過孕產期3部曲服務,協助新手媽媽更容易成功哺餵母乳。
「就算只有1c.c.(立方公分)也沒關係!」彰化基督教醫院護理部督導長李心慈指出,媽媽產後分泌的初乳通常量不多,因此護理師會利用空針筒收集,增加媽媽自信心,不少媽媽會覺得「奶量不足怕寶寶吃不飽」以及「多吃奶水分泌才會多」這些都是常見迷思。
李心慈說,其實媽媽的大腦腦下垂體會根據寶寶吸允量來調節奶水分泌量,寶寶吸吮越多,身體也會接收到更多分泌奶水的訊息,就算一開始只有1c.c.也沒關係,堅持下去奶量就會跟著變多。
母乳哺育認證計畫主持人許淳森醫師表示,母乳有益於嬰兒的腦部、口腔、咬合、語言發展等發育,且母乳內含有許多免疫活細胞,可以減少嬰兒生病,此外較常被忽略的好處是對母體的健康,國際權威期刊《刺絡針(The Lancet)》有研究顯示,媽媽如果哺餵母乳累積12個月以上,可大幅降低乳癌、卵巢癌發生。
許淳森說,順利哺乳關鍵在產後1至2週,臨床觀察提早退奶的媽媽,通常是在這段時間因為傷口疼痛、產後憂鬱、焦慮壓力等關係影響,他強調,只要運用正確的方式打通乳腺,就可順利哺乳,建議家人一起增進哺乳知識並給予媽媽心理支持。
何小姐分享,懷孕時就參與哺乳支持團體,藉由其他媽媽的經驗分享,幫助自己產後哺乳時有充足心理準備,兒子雖然早產,但住保溫箱期間她仍堅持親自哺餵母乳,先生在產後也給予全力支援,例如幫忙冰敷、分擔帶孩子的壓力等,衛教師也會定期電話關懷哺餵情況,雖然餵母乳初期很辛苦,但看到孩子健康長大,幾乎很少感冒,覺得非常值得。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指出,目前全台有163家「母嬰親善醫療院所」,提供「孕產期3部曲」服務,從產前衛教、住院期間專業協助到產後追蹤關懷,並有多元管道支持媽媽和爸爸諮詢哺乳與育兒使用。
母嬰親善醫療院所得孕產期3部曲服務包括,第1部曲(產前):在母乳哺育專業知能的醫護人員指導下,輔以正確衛教素材,瞭解正確哺乳觀念及技巧,另外醫療院所舉辦爸媽教室或支持團體,邀請爸媽共同學習母乳哺育知能。
第2部曲(產中、住院期間):在生產後30分鐘內,與寶寶有直接肌膚的接觸,寶寶同步適應離開媽媽子宮後的溫度與環境,同時醫護人員也會協助產後婦女開始哺餵初乳,在疫情趨緩後,恢復親子同室的互動,可以隨時依寶寶需求餵奶,不受時間限制。當哺乳媽媽遇到任何哺乳相關問題或困難時,醫護人員會主動提出協助,並給予專業的建議。
第3部曲(產後出院):在出院前,醫護人員也會教導哺乳媽媽如何在回家、以及上班後持續哺乳,包含如何以手擠奶、集乳器集乳與如何貯存母乳等方法,同時也會提供24小時諮詢電話,隨時解決產婦哺乳問題,另外亦會提供出院後追蹤關懷服務,或設置母乳諮詢門診等,以支持媽媽順利哺餵母乳。
此外,準爸媽們也可利用免費關懷專線0800-870-870(0800-抱緊您抱緊您)及孕產婦關懷網站服務,或免費下載「雲端好孕守」APP 定位搜尋最近的哺集乳室及母嬰親善醫療院所。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