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寶寶難適應瓶餵轉換 醫:嬰兒主導式瓶餵7技巧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親餵可以早期提供親子互動,也是最符合人類的生存與成長的模式,是大多數婦幼醫師推薦的模式,但現代人工作繁忙,有時候真的會無法親餵,而改採瓶餵。但兩者對嬰兒而言,有很大不同。兒科醫師表示,「嬰兒主導式瓶餵」有助在親餵與瓶餵之間切換,並提供7個小技巧。
張益豪耳鼻喉專科診所小兒專科醫師蔡雨茵在部落格分享,嬰兒主導式瓶餵是模仿親餵的狀態,因為親餵是「嬰兒自主進食」,透過他們口腔的吸吮、舌頭的振動、放在乳房上的小手輕輕按摩,連合起來促使乳汁分泌,要多少、吃多少。大部份的瓶餵是媽媽先把奶擠好或是使用配方奶,不過家長能儘量模仿親餵的細節,有7個技巧:
1、餓了才餵
先讀懂嬰兒的「飢餓訊號」,不需定時定量,但到嬰兒號淘大哭是已經餓到失去理智,還要花力氣安撫才能開始餵奶,所以可以在前期通過尋乳反射或是一些熟悉的小動作辨別寶寶是不是開始餓了,而要能如此密切地觀察寶寶,就不能把他們包得太緊太密,避免錯失很多訊息。
2、自主進食
讓寶寶自己張開嘴而不硬塞,奶瓶前面一開始先不要有奶,因為「親餵」剛開始的一兩分鐘也沒什麼奶,乳頭接到吸吮訊號才會開始泌乳汁,因此要讓嬰兒習慣前面一兩分鐘的無奶狀態再調整奶瓶的角度讓前端有奶。
3、無壓力吸吮
嬰兒盡量直抱奶瓶盡量平放。如果奶瓶是直立的,無論再小的奶嘴洞,都會不斷地滴奶,寶寶為了避免被嗆到,就要很努力地一直吞嚥,會造成壓力,要讓寶寶決定這一餐的每一口,大口小口要進要停,他可以透過吸吮的頻率和力道來調整,就像親餵一樣吸吸停停。
4、解開包覆
親餵時寶寶最舒服的姿勢,是身上盡可能地減少衣物的束縛,可以自由地動動手動動腳,讓他的肢體盡量地跟媽媽碰觸,每個孩子都喜歡這種感覺。改成瓶餵時,可以讓嬰兒的手腳自由活動,同時也可以藉此觀察是否吃飽,像是轉頭不吃、手腳用力或握拳、推開奶瓶等,都是嬰兒的表達方式。
5、別輕易移開奶瓶
親餵時,嬰兒雖然一直含著乳頭,但不是所有時間都在吸吮,常常中間會休息個幾十秒,嬰兒主導式瓶餵也是如此,在他們想要休息時,建議讓奶嘴留在口中,否則寶寶會因為找不到奶嘴而挫折悲憤大哭。如果發現寶寶停止吸吮,可以讓奶瓶的「瓶頭」稍微往上傾斜,奶嘴輕頂上顎,讓寶寶能感覺到奶嘴在口中,直到寶寶又開始想要吸吮,再調整奶瓶的角度讓前端有奶。
6、面部凝視
讓寶寶在看得到照顧者的臉的情況下進食,就像被媽媽抱在懷裡,一面吃奶一面凝視媽媽的臉,也可以視情況和他說說話,讓餵奶不只是餵奶,而是讓這個過程是完整的一餐,不是只有食物,有懷抱、有餐具(奶瓶)、有陪伴、有互動(說話)。
7記得換邊
乳房有兩側,瓶餵也要左右輪流,讓寶寶回到乳房時不會有只吃一側奶的問題。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