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半個月無法排便、腹鼓脹就醫 竟罹大腸癌且腸阻塞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60歲的賴姓婦人2年多前,有半個月時間無法排便,腹部嚴重鼓脹,以致走路困難掛急診,才發現罹患大腸癌,且腫瘤有5公分大,造成腸阻塞,醫師先在腸阻塞處放置大腸金屬支架,疏通腸道排便,以免積便撐破腸道的死亡風險;2週後進行微創腹腔鏡腫瘤切除手術,術後恢復良好。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蔡元耀指出,賴婦罹患大腸癌不自知,當時已有1、2個月反覆便秘,後來半個月無法排便,也吃不下,造成腸阻塞。
蔡元耀指出,賴婦的橫結腸大腸癌腫瘤阻塞腸道,積便一路回堵到升結場及小腸,腹部鼓脹如小玉西瓜,當天即選擇在腸阻塞處放金屬支架,撐開腸道,馬上排便、排氣,也可正常飲食,出院返家休息,2星期後再接受微創腹腔鏡腫瘤切除手術。
賴婦昨天現身分享經驗,自己愛吃炸物、只喝飲料不喝水、也不愛運動,術後才開始運動、注意飲食;蔡元耀表示,大腸癌連續12年蟬聯是十大癌症之首,20%的大腸癌患者會因腫瘤導腸阻塞,其中70%出現在左側大腸,提醒大腸癌發生原因多、早期大多無症狀,一旦出現飯後容易腹脹、食慾減退,排便不順等症狀,小心可能是大腸癌警訊。
蔡元耀說,大腸阻塞多為大腸腫瘤造成,當腫瘤侵犯腸道肌肉層時,腸道便失去彈性,隨著腫瘤蔓延、擴大而阻塞腸道,腸道也會發炎、腫脹,進而衍生食慾減退、飲食後容易腹脹、常有便意,卻排便困難與體重減輕等,一旦無法正常排便,會腹痛、腹脹、嘔吐以及無法排便、排氣,嚴重併發症會腸穿孔、腹膜炎與敗血症。
蔡元耀說,過去大腸腫瘤造成腸阻塞患者,為了搶時效救命會選擇開刀一併切除腫瘤,但腸阻塞造成腸道腫脹,必須剖腹手術,也增加併發症及感染風險;或是在腫瘤近端做暫時性腸造口(人工肛門)手術,先將腸道阻塞處切除,再將腸造口縫於腹部體表處,但患者多為長輩,且有學習清潔、照護等問題。
現在有另一項選擇,先在腸阻塞處放置大腸金屬支架,能短時間改善、撐開腸道能排便,可減少傳統做法的風險,不過要自費,但有5%以下刺穿腸道的風險;如果患者是無法接受手術的大腸癌腸阻塞,且腫瘤位置距離肛門口5公分以上的患者,健保則提供有條件給付。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