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澎湖去年爆發大規模皮膚紅疹 證實由毛蟲剛毛引起
〔記者方志賢/高雄報導〕去年9月底10月初,澎湖爆發民眾大規模皮膚紅疹,經高雄長庚醫院及中山大學團隊合作,採患者紅疹皮膚角質層,經電子顯微鏡及生化分析,發現紅疹皮膚附著許多毛毛蟲剛毛上的顆粒物,以及剛毛造成的穿刺孔,進一步質譜儀分析,也證實紅疹是皮膚過敏反應,最後確認紅疹是毛毛蟲剛毛經由空氣傳播接觸到人體皮膚所導致。
高雄長庚皮膚科教授李志宏醫師表示,毛毛蟲皮膚炎原來是春夏4、5月毛毛蟲生長季較多,但澎湖去年8月暴雨、9月暴熱、毛毛蟲大發,加上9月底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稍緩造成中秋報復式旅遊人潮,也是導致暴發性空氣傳播毛毛蟲皮膚炎的原因。
去年澎湖出現大量病患的頸部及手臂出現紅疹,有人認為是蚊蟲、禽螨叮咬,或是接觸不明花粉所致,由於致病原因眾說紛紜,加上疫情期間,一度引發民眾恐慌。
李志宏說,去年9月30日從高雄搭機飛到澎湖,當晚在澎湖縣衛生局安排下,與當地皮膚科醫師許宗仁討論,由於病灶分布在手、頸部,且患者都是戶外活動時引起,初步推測與毛毛蟲的剛毛接觸相關,但也無法排除其他的蟲、草、花引起的可能性。
李志宏說,為了探究致病原因,在許漢銘教授的建議下,用快乾膠取得紅疹皮膚角質層,並帶回毛毛蟲,再由中山大學教授蔣酉旺協助作電子顯微鏡及生化分析,試著找出在皮膚上有昆蟲的證據。
蔣酉旺說,透過掃描式電子顯微鏡,毛毛蟲剛毛的超微結構,可看到剛毛上有許多顆粒狀物。人體健康皮膚是平坦、光滑,但紅疹皮膚則附著與毛毛蟲剛毛上相同的顆粒物,另也看到剛毛穿刺在皮膚上造成的微小穿刺孔。
另外在中山大學教授謝建台也協助做皮膚角質層的神經傳導物質質譜儀分析結果,證實這紅疹是皮膚對外界的過敏反應。
李志宏強調,高雄長庚及中山大學通力合作,提出紅疹由毛毛蟲剛毛引起的超微構造及生化證據,確認澎湖流行性紅疹的成因,減少大眾不必要的恐慌,善盡醫院及大學的社會責任。
李志宏也建議,跨領域學術及行政單位的合作, 共同面對空氣中生物對人體的健康危害,有類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機構來作橫向合作,作此非傳染病但是是流行病的流行病學、生物分佈、氣象監測及環保資料與醫療團隊的協調工作。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