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台大研發「疫情雷達」 地理資訊系統偵測疫社區潛在感染

2021/12/02 13:55

台大醫院積極研發「主動式急診多層次感染症地理資訊系統」,可早期偵測呼吸道和腸胃群聚,並進一步找出感染源,就像替急診室裝上雷達。(記者邱芷柔翻攝)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避免病毒捷足先登造成大規模爆發,偵測工具扮演關鍵角色,台大醫院積極研發「主動式急診多層次感染症地理資訊系統」,可早期偵測呼吸道和腸胃群聚,並進一步找出感染源,就像替急診室裝上雷達,提早發現社區潛在的感染,為下一波未知的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本土疫情做準備。

台大醫院智慧醫療中心副主任李建璋指出,急診是感染病爆發民眾接觸的第一個窗口,但目前全世界使用的地理資訊系統多為被動偵測,必須仰賴前線醫師的警覺性,由醫師主動通報後再展開疫調,因此在病原學、病人症狀、時間空間三者間的串連無法及時,通常只能做回溯性分析,錯失阻絕感染擴散的黃金時間。

在科技部科學防疫計畫的支持下,台大醫院教學部主任盛望徽、急診醫學部教授李建璋教授、台大地理系教授溫在弘合作開發「主動式急診多層次感染症地理資訊系統」,透過急診病患的主訴症狀,並校正最小地理區的人口數和年齡性別結構,該系統不僅能早期偵測可能的呼吸道和腸胃群聚感染,還可再加上第二層病原學診斷資訊,進一步定位特定病原的感染源。

台大地理系教授溫在弘說明,「多層次」主要是涉及兩個不同層次的資料,一是症狀、一是病原體資料,過去地理系統多只能看到哪些地方有疾病,但卻不知道是什麼病原,搭配台大醫院豐富的病原資料,可快速找出究竟是什麼疾病引起群聚,在疾病管制上可更有效應對,
回應到醫院端也能提高診斷效率。

溫在弘補充,此系統也可納入時序變化,從群聚的生命週期、嚴重度變化,近一步了解疫情從哪裡而來,及未來可能會往哪裡發展。除了既有的病原資料,他也運用今年COVID-19本土疫情資料進行演練,以利未來能夠發揮預警功用,因應下一波可能的本土疫情。

台大醫院今(2日)舉辦線上記者會,除分享地理系統研發,也發表《COVID-19 臺大醫院診治及照護經驗》新書。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表示,該院收治超過450位確診病患,其中過半數皆在專責病房完成治療,在今年5月本土疫情爆發後,專責病房的所有工作人員沒有退縮,堅守崗位至今,在高壓忙碌之餘,將照護的點滴和標準作業流程寫成書,除了積極研發面對疫情,也期待此書成為未來戰役的基石,能夠更精進、更安全地守護國人的健康。

台大醫院今天舉辦線上記者會,分享最新研發的「主動式急診多層次感染症地理資訊系統」,並發表《COVID-19 臺大醫院診治及照護經驗》新書。(台大醫院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