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口腔黏膜破損痛到飆淚 醫籲:癌友口腔照護不能少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口腔黏膜炎」是癌症治療最常見的副作用之一,患者口腔不僅會出現大片潰瘍、出血,痛到飆淚無法進食,嚴重時更可能危及性命。
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今(7日)與東京醫科齒科大學大學院醫齒學綜合研究科共同舉辦國際癌症口腔照護研討會,探討癌症治療過程中,口腔健康常見的問題,並強調癌友在治療過程若有接受口腔照護,可降低手術後的口腔併發症發生率及重症率。
北醫大口腔衛生學系主任周幸華指出,每10個癌症病人中就有4人在化放療後飽受口腔併發症之苦,臨床統計也顯示,口腔或口腔周圍部位進行放射線治療的癌症患者100%會有口腔問題,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血癌患者也有高達80%會出現口腔問題。
周幸華說,大部分患者在化療過程因為口腔黏膜受傷出現口乾、吞嚥困難、疼痛、口腔黏膜炎等問題,不僅原本已受損的口腔黏膜更難癒合,有些癌症病人甚至會因為口腔併發症太嚴重而必須中斷治療,甚至引發感染危及生命。
日本大田洋二郎的研究顯示,頭頸部晚期癌患者若能接受口腔照護,術後口腔併發症發生率可從64%降至16%;日本曽我義彦的研究則顯示,造血幹細胞移植中的患者若有接受口腔照護,口腔黏膜炎發病率及重症率都大幅下降。
曾在北醫大附醫確診口腔癌第二期的詹先生今天特別現身分享,他過去曾有抽菸、嚼檳榔等習慣,39歲那年確診口腔癌後接受手術切除和重建,雖無需化療,但術後復健過程艱辛,在醫療團隊指導下,每天以壓舌板進行1小時的咬合訓練,並利用海棉棒、漱口水及刷牙清潔口腔6到8次,持之以恆執行1年多,所幸未發生口腔併發症。
北醫大附醫牙科部主任吳家佑指出,受疫情衝擊,不少口腔癌患者延誤就醫,結果三、四期確診者從50%增加到70至80%,除了手術也要放療,每個人放療後都有口腔併發症,若能仔細照護,約兩週後就能改善,然而很多人誤信鹽水、茶水、含酒精漱口水等偏方、以為用硬毛牙刷才能清潔,結果過度刺激,讓脆弱的口腔粘膜更慢癒合。
吳家佑說,癌症患者的口腔照護介入,必須從治療前、治療中一路延伸到治療後,在治療前應進行檢查,治療齲齒、牙周病等問題,治療過程與療程結束後均須注意維持口腔濕潤和正確清潔,即可降低口腔併發症發生率。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