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提升孩子免疫力! 營養師分享「營養菜單」

2021/11/06 17:22

兒童免疫力營養菜單包含:紅蘿蔔飯、毛豆馬鈴薯炒蛋、橘醬彩椒洋蔥雞丁、炒花椰菜玉米筍等。(圖取自李婉萍臉書粉專)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國外逐步開放讓幼童施打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苗,台灣尚在觀望,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在臉書粉專「李婉萍的營養天地 」及個人網站表示,處於成長階段的孩子身體及免疫系統還不夠強壯,防疫不能掉以輕心,她分享以下「兒童免疫力營養菜單」供民眾參考。

紅蘿蔔飯:維生素A、膳食纖維

主食以米飯為優先,成分單純、無添加物,有滿滿的澱粉提供大腦必須的養分。可以把紅蘿蔔打成汁、不去渣,加在米飯裡,或做成地瓜飯、南瓜飯,讓飯多點甜味,口感綿密,更補充了膳食纖維及維生素A。

李婉萍指出,想抵禦外來病菌,第一道防護罩一定要顧好,皮膚、黏膜就是身體的守衛員,維生素A不但有助細胞正常增生,保護皮膚和黏膜,更能減少呼吸道感染發生的機會。由於人體無法自行產生維生素A,要靠飲食攝取來補足,例如:紅蘿蔔、南瓜、豬肝、腰子、番茄、秋葵、木瓜、菠菜、地瓜葉、空心菜。

毛豆馬鈴薯炒蛋:蛋白質、維生素A、鋅

毛豆和蛋都有維生素A、蛋白質,還有礦物質鋅。蛋白質在日常飲食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能協助肌肉生長和修補,提升身體的代謝能力,是推動營養循環的關鍵之一;鋅則會協助製造和代謝免疫系統裡的細胞、維持皮膚和黏膜的完整性,常在動物性食品中發現,例如:牡蠣、蝦子、紅肉、內臟,植物了話也可從堅果、全穀類、小麥胚芽獲得。

李婉萍說明,每日建議飲食應吃到至少1/3非精緻全穀雜糧類(如:馬鈴薯、南瓜、地瓜、山藥、玉米、紅豆、綠豆、豌豆、蓮藕、栗子),若覺得很難達到,將馬鈴薯入菜也是一種方式。

橘醬彩椒洋蔥雞丁:蛋白質、維生素C

小橘子有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以擠出汁作為橘醬,若不愛吃彩椒,也能替換成洋蔥或豆芽菜,兩者維生素C含量都算高。維生素C的好處在於可縮短感冒的嚴重度和時長,研究顯示維生素C會刺激白血球(負責跟病毒打架),增強吞噬細胞(會把病毒吞下去咬碎)的活性,對預防和治療呼吸道和感染症狀有幫助。

炒花椰菜玉米筍:維生素A、膳食纖維

李婉萍表示,花椰菜屬於深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A及膳食纖維,纖維不會被腸吸收,能促進腸胃蠕動,讓排便更順利,排出體內的廢物和毒素,配上同樣纖維豐富的玉米筍,一片深綠裡有嫩黃點綴,不單調也更顯食慾。

柚子、奇異果:維生素C

想補充維生素C還可從芭樂、柚子、奇異果、橘子、柳丁、草莓、芒果等水果中攝取,若長輩或慢性病患者因為服藥擔心不能吃柚子,小朋友較少這種顧忌,而且高纖又當季,可以放心吃沒問題!

吃飽睡好還要多運動

李婉萍提醒,雖然多喝水、睡眠充足是老生常談,但仍要再三強調其重要性,平均一天喝水1500cc到2000cc是最保險的;睡眠時間對還在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尤其重要,小學生睡10小時、中學生睡9小時、高中生睡8小時最好;又根據教育部建議,扣除體育課,孩子每週運動時間應達150分鐘以上,更不要忘記,出外回家及飯前都要勤洗手!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