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睡夢中奪走性命! 慎防「嬰兒猝死症候群」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每年10月是提醒全世界父母關心「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的月份,兒科醫師歐淑娟解釋,「嬰兒猝死症候群」是指發生在一歲內、不明原因的嬰兒死亡。包括二手菸、趴睡、嬰兒身上或床上擺放平安符等都是危險因子,務必留意。
歐淑娟在臉書專頁「兒科女醫艾蜜莉-歐淑娟醫師」提及,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的嬰兒猝死症候群完整定義為,「一歲以下嬰兒突然死亡,且經過完整病理解剖、解析死亡過程並檢視臨床病史等詳細調查後,仍未能找到死因者。」
台灣兒科醫學會指出,趴睡與嬰兒猝死之相關原因不明,但最受矚目的可能解釋是有些嬰兒於睡夢中驚醒的神經反應不佳,所以發生窒息等事故時可能死於夢中,而趴睡容易導致窒息,所以應當避免。為了預防嬰兒猝死,必須排除任何可能引起嬰兒呼吸道阻塞的因素。
歐淑娟表示,學界經過多年的調查、研究,發現嬰兒猝死症候群好發在2-3個月大的嫩嬰時期;並整理出造成嬰兒猝死症候群的若干危險因子與保護因子,供民眾參考。
●危險因子:趴睡、二手菸、三手菸、睡在鬆軟的床、沙發上、嬰兒身上/床上擺放平安符、項鍊、玩偶、任何家人與嬰兒同床睡眠(包含嬰兒的雙胞胎手足)。
●保護因子:仰睡在堅硬(支撐度夠)乾淨的床面、懷孕時接受例行的產前檢查、哺餵母乳、讓嬰兒接種常規疫苗、睡眠時使用奶嘴。
歐淑娟分享,她從前在兒童加護病房工作時曾照顧過這樣的孩子,被CPR救回來但是沒有醒,父母完全無法接受只是幾個小時沒有看到孩子而已,憾事就發生。她希望透過這篇衛教,讓更多家長知道什麼是嬰兒猝死症候群,如何預防憾事發生。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