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嬰眼睛長腫瘤瞳孔如貓眼 忍痛摘眼球保命
〔記者湯世名/彰化報導〕1名未滿2歲小女嬰原本以化療控制右眼眼癌,腫瘤卻在近期急速長大,瞳孔像貓眼般折射光線,經家屬求醫確診為罕見的兒童眼部癌症「視網膜母細胞瘤」,為避免惡性腫瘤擴散,影響到另一隻眼睛,甚至小命不保,雙親只得忍痛由醫生手術將女嬰右眼眼球摘除保命。
彰基醫學中心眼科部主任張丞賢指出,如果手術夠早,「視網膜母細胞瘤」還完整包在眼球內,患病的小朋友都可以一直追蹤到長大成人。他說,眼睛長腫瘤,一般人想不到,還會是惡性,眼部包括眼瞼、眼窩和眼球,任何位置都會長腫瘤。眼瞼有一般常見的皮膚癌如基底細胞癌、瞼板腺癌、鱗狀細胞癌或更可怕的黑色素癌;眼窩腫瘤就是長在眼球外眼眶骨頭內的空間,有可能是血管瘤、淋巴癌、淚腺腫瘤甚至轉移過來的肺癌及乳癌,症狀會有凸眼、複視雙影、眼白紅腫疼痛、甚至失明等症狀。
張丞賢表示,20年前最推薦的治療方式,就是將整個眼球包著眼癌一起摘除,再重建眼窩恢復外觀。目前「視網膜母細胞瘤」的治療多元化,有動脈灌注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等。眼整形團隊可以執行眼球摘除並且重建眼窩,讓小朋友面部發育正常,放入精美的義眼片,讓人無法分辨真假。
張丞賢強調,手術如果夠早,有些病人還可以免除痛苦的術後化學及放射治療。尤其近期有珊瑚改造的孔洞填充物,這類材質會讓血管及纖維組織長入填充物,與人體適當結合,待小朋友面部發育正常後,可放入精美義眼,對外觀影響不明顯。
彰基醫學中心兒童血液腫瘤科主任王士忠則說,「視網膜母細胞瘤」通常發現於1至4歲幼兒;依據兒癌基金會統計2019年診斷案件數為12件,1995-2019年統計共377個病例,每年發生率約為每2萬個新生兒就有1個「視網膜母細胞瘤」患者,男女性別的發生率並無差別,超過9成的病例於5歲前被診斷出來。其常見症狀有斜視及瞳孔異常,小朋友的瞳孔會像貓眼般折射光線。如果能在病發初期診斷出來,治癒率可高達9成;另外,通常這類患者約有4成患者兩眼都會出現腫瘤,有些是同時出現,也有病例是一眼先發生,另一隻眼隨後出現同樣的腫瘤。
王士忠提醒家長,兒童「視網膜母細胞瘤」需要兒童血液腫瘤科、眼科、放射線科及腦神經科醫師等,多科別團隊共同研擬治療方式,呼籲家長多關注嬰幼兒瞳孔,如有異常應盡速就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