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發炎有害健康? 專家:身體保護機制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接種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苗或運動過程中受傷,導致身體發炎,常讓人以為是不好的事情,應盡快消炎止痛。不過物理治療師表示,發炎是人體損傷後自我修復的第一步,同時告訴大腦:「這個地方有受傷,需要協助、修復它」。
物理治療師陳曉謙在臉書粉專「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發文指出,發炎(inflammation)會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讓更多血液、養分、免疫細胞進入患處,之所以被污名化,是因為人對疼痛、腫脹、僵硬、溫度上升等症狀並不熟悉,大多人會想盡快擺脫。
陳曉謙說明,發炎反應和接種疫苗的用意在於「啟動免疫系統」,接種疫苗是將類似病毒的物質注射到體內,讓身體先做好準備,免疫系統會透過核心溫度上升等方式來對抗病毒,這也是為何打完疫苗會發燒、噁心、全身痠痛。
有些運動傷害如:肩膀痛、肌腱炎、足底筋膜炎,不像拉傷或扭傷,休息幾天就能痊癒,會反覆性疼痛,但沒有「紅、腫、熱」等反應,這類疾病都可能演變成慢性傷害,導致身體不再發炎,必須透過「重啟發炎反應」的治療,並配合運動治療或訓練,例如增生療法、震波、離心訓練等,刻意讓受傷部位「有微損傷、發炎」,重新啟動修復的機制。
陳曉謙提醒,發炎、疼痛是身體發出的訊號,代表要做些改變,像是飲食、運動、動作方式、生活習慣、情緒、壓力等,若這些因素未改善,發炎疼痛可能會反覆發生,到最後身體也會放棄抵抗,不再自我修復。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