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明是世界心臟日 醫師示警:心衰5年內死亡率近半

2021/09/28 16:56

明天是9月29日世界心臟日,衛福部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心臟基金會執行長侯嘉殷、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趙庭興(右至左)提醒國人注意心臟健康。 (記者邱芷柔攝)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明天是9月29日世界心臟日,衛福部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如再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每年造成5.4萬人死亡。心臟基金會執行長侯嘉殷提醒,推估國內約有125萬至130萬名心臟衰竭患者,其中僅有24萬人被診斷出來,當被診斷出心臟衰竭,5年內死亡率逼近50%,比更多癌症更易致命,呼籲國人不得輕忽。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與心臟基金會響應2021年世界心臟日,今天舉辦心臟衰竭衛教記者會,提醒國人注意心臟健康。

侯嘉殷表示,人的心臟就像馬達,負責推動血液到全身幫助器官運轉,若馬達開始疲乏,心臟缺乏彈力,就是心臟衰竭,心衰症狀包括「疲累倦怠、喘不過氣、雙腳水腫、平躺時感到喘不過氣、久咳不癒」,多數患者特別是年長者,會誤以為是老化造成,因此有高達9成患者,無法早期預警心衰症狀而錯失黃金治療時間。

觀察心衰患者的生命週期可發現,第二次住院的穩定期會變短,之後每次住院不僅無法恢復原來狀態,穩定期也會越來越短、住院越來越頻繁,進而走向死亡。侯嘉殷強調,只要及早發現、即時就醫並積極治療,就能穩定控制。

心臟衰竭的高風險族群為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及有心臟疾病者。依美國紐約心臟協會(NYHA)分類,心臟衰竭分為4級,醫師也建議民眾可從日常生活中觀察,自我評估是否有心衰因子找上門。

第1級為症狀幾乎無法察覺,身體活動不受限制。第2級,輕度活動時症狀變明顯,身體活動受限制,但休息即可恢復。第3級,稍微活動就喘,日常活動明顯受限制,但休息仍可恢復。第4級,日常活動嚴重受限制,即使躺著休息仍有症狀。

國健署長吳昭軍提醒,受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影響,有民眾出現胸痛、冒冷汗等不適症狀卻不敢就醫,撐到最後一刻才送急診,最後診斷是心肌梗塞,呼籲民眾護心從預防做起,避免因疫情錯過黃金治療期。

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趙庭興醫師也指出,COVID-19病毒會透過多種方式損害心臟,或通過破壞氧氣供需平衡,來間接傷害心臟,大約有25%的重症患者,會檢測到心臟損傷現象,其中約6.8%患者會出現心臟衰竭徵兆。

趙庭興說,根據國內心臟學會發表指引,大多數心臟疾病患者都可施打COVID-19疫苗,不會有安全疑慮,建議相關心臟疾病患者在接種疫苗前向心臟專科醫師諮詢,再依個人狀況做評估,最重要的是規律回診、穩定用藥,萬萬不可任意中斷心臟疾病的治療。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