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找出減肥穴位 中醫:2常見肥胖類型先搞懂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人體全身有365處正穴,每個穴道皆有其主要功用。中醫師提到,要找到幫助減重的穴道,必須先分辨屬於肥胖的哪一種證型,再針對不同證型找出相對應的治療穴位和治療方針。同時也介紹了針對水腫型以及虛弱型治療的對應穴道。
中醫師許淳彰在臉書「許淳彰中醫師-暖爸中醫日記」發文介紹兩種常見肥胖類型如下:
脾虛溼阻型(水腫型)
脾與消化吸收有關,脾虛會使得吸收進體內的營養無法正常轉化,反而生成不正常黏稠度的體液堆積,例如體脂肪過多或不好的膽固醇過高。濕阻,顧名思義就是體內多餘的體液阻滯、排出不利而導致身體機能下降,就容易形成水腫或痰濕性體質。
特性:體內溼氣重、喜愛生冷食物或飲料、舌頭易有齒痕、身體困倦、下肢易浮腫、按之凹痕。
穴道:豐隆、三陰交、水分、陰陵泉。
氣血兩虛型(虛弱型)
氣虛血虛就像煮火鍋時,鍋裡的湯汁不足、產生的熱氣不夠,使得鍋裡食材和鍋外環境都是冰冷的狀態,整體代謝低下。
特性:容易疲倦、常頭暈、臉色及下眼瞼內蒼白無血色、肌肉量少、新陳代謝差。
穴道:百會、氣海、腎俞、脾俞。
許淳彰提醒,以上肥胖類型並非所有證型,建議還是請醫師評估後,才能有效改善體質。除了依照個人體質證型選擇穴道之外,中醫在採用埋線雕塑的過程中,也會依照個人想雕塑的部位局部取穴,既能調整體質提升代謝,也能打造理想中的身形。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