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翁下背痛多次開刀仍復發 「微創前位脊椎融合術」助恢復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台中70歲葉姓老翁,長期受下背痛所苦,雖多次動過脊椎減壓手術,但效果不如預期,近日又疼痛難耐赴院檢查,發現有腰椎椎弓解離、脊椎滑脫等狀況,因相同位置若持續動刀恐有神經沾黏造成術中神經損傷的風險,醫師建議接受先由腹部經後腹腔置放椎間體支架,再從背部置放骨釘的微創手術,隔天就可下床行走,順利解決惱人下背痛,也降低神經損傷風險。
亞大醫院骨科部醫師林琮凱表示,該名患者長期飽受下背痛所苦,曾接受過第4、5腰椎減壓手術,但術後疼痛仍常復發,且第5腰椎椎弓已有解離,合併第5腰椎、第1薦椎脊椎滑脫等現象,先安排復健、神經阻斷術治療,但背痛仍不斷復發,患者決定再次接受手術治療。
林琮凱表示,因患者同節段脊椎後方已接受過減壓手術,將壓迫到神經的椎間盤、骨刺或韌帶組織切除,若要再次從後方進行脊椎手術,術中恐因前次手術留下的沾黏造成神經損傷風險增加,與患者討論後,建議採用躺著開刀的「微創前位脊椎融合合併後方骨釘內固定術」,將沾黏、神經損傷等風險降到最低。
林琮凱指出,高球好手「老虎伍茲」也曾接受過相同手術並重返球場,與傳統後位手術差別在於,此項手術會請患者直接平躺,經由下腹部傷口置放入椎體間支架,維持脊椎前方穩定後,再由背部置放骨釘,完全不需經過前次手術的部分,也不需撥動神經,就能完成360度穩定脊椎。
林琮凱強調,此項手術屬於微創手術,雖過程較費工,但術中對於肌肉及骨骼的損傷較傳統手術少,一般術後1至2天就能穿著背架自由行走,除讓脊椎翻修手術的神經損傷機會趨近於零,也縮短骨頭癒合時間。
林琮凱提醒,下背痛大多是長期姿勢不正確所引起,建議若工作需要進行抬、拿、扛重物等動作,或是久坐辦公室,一定要適度運動鍛鍊核心肌群,讓脊椎維持在正常曲線上,才能避免脊椎變形、壓迫引發背痛。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