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小一新生開學鬧不停 家長面對分離焦慮有撇步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明(1日)小一新生開學,今年因為防疫緣故家長不能陪同入校,面對全新環境,小寶貝得自己面對許多的第一次,有的孩子可能會哭著找爸媽,甚至日後出現抗拒上學、做惡夢的情況,對此,家長別焦慮緊張,面對分離焦慮有對策。
根據衛福部「心理衛生專輯-兒童焦慮症」中指出,分離焦慮症是指孩子離開家或與主要依附人分開時出現明顯的焦慮情緒和行為反應,像是反抗、哭鬧、拒絕他人或表現極度痛苦,出現不肯上學,或家長不在身旁就不能入睡,甚至會做關於迷路或被綁架的惡夢,也可能在預期分離前就抱怨身體不舒服等。
爸媽別過度緊張 孩子會學習焦慮行為模式
分離焦慮症的潛在因素有下列三點,如果孩子具有潛在發作因素,再遭遇到生活上的突發壓力事件,例如受到驚嚇、搬新家、進入新學校,或是家人生病、離家等,即可能引發分離焦慮症。而家長態度是影響孩子的關鍵,爸媽若是容易緊張焦慮,也會讓孩子學習到焦慮行為模式。
分離焦慮症的潛在因素
1、心理及環境因素:沒有與父母親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或是父母親過度保護導致孩子無法獨立活動,均會提高孩子罹患分離焦慮症的機率。
2、學習因素:父母親自己在面對與孩子分離時表現出焦慮行為,或是本身較常焦慮不安,均可能透過某種方式傳遞給孩子,讓孩子學習到焦慮行為模式。
3、遺傳及個性因素:研究顯示,父母親本身有焦慮症狀者,孩子比較容易出現分離焦慮症狀。過度害羞或退縮氣質的孩子也較易罹患此症。
家長及學校方面因應策略
1、若孩子容易出現分離焦慮,應儘量避免在孩子情緒不好時離開,像是當孩子感到身體不適、肚子餓的時候。
2、讓孩子逐漸熟悉環境與人,例如在正式開學前,先陪伴孩子到新環境走走,或是在家長陪伴下,跟原本無熟識的人進行互動。
3、家長練習短暫與孩子分離,讓孩子逐漸習慣家人不在身邊。若孩子出現強烈情緒反彈,家長可以溫柔堅定地向孩子解釋分離原因,清楚交代分離時間,並準時在承諾的時間回來。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