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吃藥也會中暑? 藥害救濟基金會:「這7大類藥物」要小心!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炎炎夏日,除了在陽光下曝曬以及缺水會造成中暑外,其實服用某些藥物也可能會增加中暑的風險。對此藥害救濟基金會分析7大種類藥物容易引發中暑的原因,並提醒民眾,避免在陽光下長時間曝曬,並適時補充水分,也可利用冷毛巾、電扇等物理方式降溫。
藥害救濟基金會在臉書粉專「聰明用藥健康吃 (藥害救濟基金會)」發文分析可能提高中暑風險的7大類藥品,會導致中暑的原因如下:
降血壓藥
利尿劑:利尿作用造成脫水。
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減少血液流至皮膚散熱。
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抑制口渴感覺而降低水分攝取。
抗憂鬱藥
三環抗憂鬱劑:抑制汗腺分泌。
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影響下視丘對熱調節、造成低血鈉而減少水分攝取。
抗精神病藥
抑制汗腺分泌、影響下視丘對熱調節、抑制口渴的感覺(減少水分攝取)。
抗巴金森藥、抗乙醯膽鹼藥、抗癲癇藥
抑制汗腺分泌。
抗組織胺
抑制汗腺分泌、減少血液流至皮膚散熱。
甲狀腺素
增加產熱。
交感神經作用劑
使血管收縮減少散熱、影響下視丘對熱調節。
藥害救濟基金會提到,老人、小孩、慢性病患者或服用上述藥品等中暑高風險族群群,更要提高警覺,若發生疑似中暑症狀,應盡快至陰涼處休息或就醫。夏季炎熱期間,盡量避免於陽光下長時間曝曬,利用冷毛巾、電扇等物理方式降溫,並適時補充水分,才能遠離中暑。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