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張上淳稱簽DNR死亡可救回引討論 陳時中:指嚴謹決定應尊重

2021/07/06 16:11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針對DNR爭議說明,不是救得回來故意不救的意思,而是指經過嚴謹手續做出來的決定,大家都應該要尊重。(指揮中心提供)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昨公布國內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死亡個案分析時,提到近2成簽署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也是高死亡率原因之一,有相當比例仍可救回,引發醫師批評,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明,不是救得回來故意不救的意思,而是指經過嚴謹手續做出來的決定,大家都應該要尊重。

張上淳昨分享國內染疫死亡個案分析時指出,整體死亡個案簽署DNR、拒絕急救17.8%,是死亡率較高的原因之一,裡面有相當比例仍可救回,只是或許了解到插管是滿辛苦的狀態,因此拒絕插管治療就降低救回比例,或是有些癌症病人本來就控制不好,也想說不要勉強。

對此,醫師陳志金在臉書發文指出,家屬對於不急救的決定,或多或少都有些內疚和自責,但聽到張上淳這句「其實救得回來」,擔心會對當初決定DNR的家屬和醫療團隊造成打擊,讓他們懷疑當初的決定是否做錯,無形中也加重他們的內疚與自責,這種影響可能是一輩子的,認為「其實救得回來」這句話,實在是沒有必要,雖然相信應該是無心的,但聽在當初做這個困難決策的家屬耳裡,可能是一種傷害。

今日張上淳未出席指揮中心記者會,針對媒體相關詢問,陳時中回應,昨天的說明是指有一定比例簽署DNR,有這樣的事實。

陳時中指出,DNR本來就有明確的規定,大部分都是家屬與醫事人員就專業意見選擇生命的最後,我國從一開始發展安寧到DNR、病人自主權利法,都是在強調死的時候、生命的價值,每個人選擇不同,都要被尊重,DNR在台灣實施不差,都是經過嚴謹討論做出來的決定,就是應該要被接受。

陳時中強調,絕對不是指救得回來故意不救,而是指經過嚴謹手續做出來的決定,大家都應該要尊重。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