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才50幾歲有固定運動卻肌少症上身? 醫分析關鍵原因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一名50幾歲婦女,平常固定會去運動中心走走跑步機或做瑜珈運動,身材維持姣好,外觀看起像只有40幾歲,最近因上下樓梯比以前無力,決定就醫檢查,沒想到醫師診斷可能有肌少症,女子驚嚇問,「我才50幾歲又固定在運動,為什麼會有肌少症?」,對此,醫師解釋,人體肌肉量在30歲以後開始減少,40歲後每10年減少8%,70歲後每10年減少15%,如果年輕時儲存的肌肉量不多,肌少症狀況可能會提前到來。
聯新國際診所運動醫學科、復健專科醫師吳易澄在臉書粉專「吳易澄醫師-運動醫學 復健醫學」及部落格發文指出,肌少症的成因很多,病理機轉主要跟下列因素可能有關。
1、年齡老化與神經肌肉的變化。
2、相關荷爾蒙變化,如雄性、雌性激素、生長激素下降有關,身體的肌肉細胞開始凋亡。
3、胰島素阻抗增加,影響蛋白質的合成與分解作用。
4、慢性發炎物質增加。
5、日常蛋白質跟能量攝取不足或吸收不良。
6、慢性疾病影響:失智症、情緒障礙、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疾、心衰竭;肝硬化、骨質疏鬆等。
7、長期藥物使用:抗憂鬱藥、降血脂藥、利尿劑。
肌肉質量檢測儀器比一比
吳易澄表示,肌少症的診斷之一需要檢測全身骨骼肌肌肉質量,肌肉質量的測定包括有電腦斷層CT、核磁共振MRI、生物電阻抗分析BIA和雙能量X射線吸收儀DXA。MRI與CT分別有費用昂貴、輻射線的考量,也因為設備大多在醫院,對病患檢查有較多不便。DXA優點是準確率高、快速,可同時測骨質密度,但有微量輻射及自費較高缺點,而BIA則是快速、無輻射線、相對便宜但準確度較低。
觀念要調整 方法可多元
吳易澄說,傳統觀念推崇老年人要清淡飲食,但清粥小菜對肌肉所需的蛋白質往往攝取不夠,有人認為吃肉吸收不好、容易脹氣,但現在已經有很多食品可減少吸收不良的狀況,讓長輩也有足夠的蛋白質攝取量。
另外,老年人喜愛的伸展或和緩運動,相對於肌肉刺激是不夠的,無法促進肌肉生長,何況隨著年紀變大,肌肉逐漸減少,應該做的是盡一切可能去減緩這狀況發生,而不是跟隨過去的觀念老去,就算年紀不大,也應該趁年輕儲存肌肉量,預防肌少症提早報到。
吳易澄強調,選擇適合的檢測儀器,可提早了解自身肌肉質量狀況,搭配適當的飲食和運動可改善肌肉量、肌肉強度及肌耐力,訓練的過程其實不只是肌力,平衡與正確的生活姿勢也大都在運動訓練範圍之內,進而減少老年人跌倒、長時間行走肌耐力不足、上下樓梯吃力、對搬重物感到無力等狀況。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