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健康網》追求個人紀錄卻反覆受傷 醫:健康不是只有肌力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肌力越多越健康嗎?醫師提醒,肌力是健康促進中的一環,提升肌力固然能解決很多健康問題,但如果因此排擠或忽略了其他健康促進行為,甚至認為有了肌力,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這樣的想法就過於單純,甚至有些危險。
桃園恆新復健科診所醫師王思恒在臉書粉專「一分鐘健身教室」發文指出,他完全支持提升最大肌力,但是要計算風險與報酬。
重訓能促進健康 也要考量傷害的風險
王思恒說,他自己的病患有不少是重訓族群,這半年來累積了不少治療心得。為保護病患隱私,他用一個完全虛構的故事,來反映他所觀察到的現象:
60多歲的史阿姨在三年前看了許多網路文章,決定要進健身房地投資自己健康。她發現自己是百年難得一見的練武奇才,才半年時間她減去了12公斤,深蹲超過體重。回診時醫師問她吃了什麼,為何骨密度不降反升。
訓練讓史阿姨的健康脫胎換骨,也成為了她自我認同的一部份。她每週續練4-5天,持續挑戰極限,握把深蹲2倍體重、硬舉2.5倍體重。但好景不常,最近半年每次練完,她就開始感到兩邊膝蓋疼痛腫脹。
在經問診、審視訓練菜單、動作、搭配X光與超音波檢查,判斷長期體重過重的史阿姨膝蓋已經累積了不少磨損,有退化性關節炎。雖然這樣的疾病第一線治療就是減重與重訓,但已經退化的膝蓋實在難以再承受密集高強度訓練的壓力。
王思恒自認是數一數二不喜歡叫病人不運動的醫生了,但他還是勸史阿姨要「相對休息」,減少大重量深蹲次數,改用硬舉維持肌力。不過史阿姨醫囑遵從性並不好,常常過一陣子回來膝蓋又是兩大包積水。我們嘗試過各線治療,藥物、復健、徒手、關節內注射,甚至民俗療法、針灸什麼都做過了,膝蓋就是很不賞臉,一蹲就痛。
儘管王思恒內心不情願(真的在淌血),但他只能說:「以健康的角度看來,妳實在不適合再繼續往上追求肌力。」
訓練已讓史阿姨的健康獲得大幅改善,追求下一個PR(個人最佳紀錄,Personal Record)對她的健康幫助有限,傷害卻很顯著。依她的情況,追重量的風險大於報酬。
健康有很多面向 肌力只是其中之一
王思恒以金錢比喻,錢當然越多越好,但錢不是人生幸福的保證,我們都有聽過、見過、甚至認識不快樂的有錢人;肌力也是越多越好,但肌力一樣不是一生健康的保證,我們都看過健美、健力選手英年早逝的新聞。他提醒,健康與人生幸福一樣,是極為複雜多面向的,如果想盡可能延緩疾病的產生,以下的建議非常重要:
1、戒菸與適量飲酒
2、維持合理體脂(男10-20%,女20-30%)
3、維持肌肉量與肌力(每週至少兩次,大肌群多關節)
4、做有氧運動(每週至少150分鐘中強度)
5、充足且高品質睡眠(每天7-9小時)
6、飲食以原型食物為主
7、定期心血管健檢
8、定期癌症篩檢(肺癌、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等)
9、培養良好人際關係
10、補充微量營養素(維他命D、Omega-3等)
王思恒說,以健康促進、疾病預防的角度來看,肌力只是其中一項而已,其他還有太多要注意的眉角。他自己深刻了解重量訓練對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甚至情緒問題、睡眠障礙的治療效果,他也常在演講中強調「重訓治百病」。
但王思恒也提醒,如果肌力能解決一切健康問題,我們會看到健美、健力冠軍不斷挑戰人類壽命的極限,但事實上,職業健美選手死亡率比不練的一般人高了1/3。
如果各位喜歡挑戰自我極限,在一次次的PR中得到他人與自我的肯定,並同時能顧到眾多的健康行為,睡好、吃好、有幸福的家庭,他真心覺得那是一件很棒的事。但如果沈浸在訓練裡,而排擠或忽略了其他健康促進行為,甚至認為有了肌力,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這樣的想法實在是過於單純,甚至有些危險。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