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全民減重1》中高齡減重手術增 王偉:高齡樂活興起

2021/02/12 11:02

醫師發現,多年來做減重手術以青壯年居多,但近5年比例逐漸下降、反而是中高齡者逐漸增加。(美聯社資料照)

醫師發現,多年來做減重手術以青壯年居多,但近5年比例逐漸下降、反而是中高齡者逐漸增加。(美聯社資料照)

記者吳亮儀/專題報導

越來越多民眾有體重過重、甚至肥胖到病態性肥胖的狀況,國民健康署統計,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高達4成5;減重手術權威、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體重管理中心主任王偉指出,多年來做減重手術以青壯年居多,但近5年比例逐漸下降、反而是中高齡者逐漸增加,訪談發現應是「高齡樂活」觀念興起,讓中高齡者更關注身體健康。

北醫附醫體重管理中心自2007年以來累積3100多例的減重手術案例,40歲以下民眾佔7成,其中30歲以下的民眾更佔了3成。

根據北醫附醫統計,從2015年到2019年間,40歲以下接受手術者降到剩66%,而55歲以上中高齡則由2.6%上升到5.4%,顯示青壯年減重手術比例呈現降低趨勢,反之,中高齡減重手術患者增加。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體重管理中心主任王偉指出,多年來以青壯年來做減重手術居多,但近五年比例逐漸下降、反而是中高齡者逐漸增加。(記者吳亮儀攝)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體重管理中心主任王偉指出,多年來以青壯年來做減重手術居多,但近五年比例逐漸下降、反而是中高齡者逐漸增加。(記者吳亮儀攝)

肥胖是慢性發炎 衍生問題多影響生活品質

王偉說,減重手術從最早期開始就是針對病態性肥胖病患設計,近年來許多人發現做完手術後體重大減,除了身活品質和外型改善外,連帶糖尿病好了、血壓也降低了,許多中高齡者也願意加入治療行列,把病態性肥胖當成「疾病」來治療,其他科別的醫師也逐漸能認同減重治療了。

他舉例,許多肥胖病患會去骨科看診,因為體重關係傷害膝蓋關節,但還不到換關節的年紀,只要瘦下來就好了;又例如不孕症病患始終無法受孕,一成功瘦下來後也自然懷孕了。

「肥胖是慢性發炎過程,長期發炎會刺激身體改變」王偉指出,肥胖的發炎激素破壞血管壁導致中風或心肌梗塞;吃得多讓胰島功能辛苦導致糖尿病;心臟因肥胖需增加流量,不斷加壓打血到全身,久而久之變成高血壓。以及各種關節病變、衛生問題和下肢容易造成蜂窩性組織炎以及水腫等狀況,生活品質好不了。

健保放寬減重手術認定標準 提高中高齡手術意願

王偉認為,健身、運動風潮當道,許多有肥胖困擾的年輕人會先尋求包含運動、節食、醫師藥物治療等保守療法,導致青壯年減重手術比率下降。

另一方面,他指出,高齡樂活的觀念興起,且健保給付放寬對肥胖手術的認定標準,年齡由55歲提高至65歲,BMI指數由35下修為32.5,連帶提高中高齡民眾接受減重手術的意願。

他提醒,民眾要判斷是否有過重或肥胖,最簡單的方式是計算身體質量指數BMI值,若BMI大於24為過重;若BMI大於37.5、或BMI大於32.5但有肥胖相關合併症,就屬於病態肥胖,應該提高警覺並立即就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