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手術後下肢腫脹 前哨淋巴結造影術助減少併發症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50多歲李姓婦人是子宮內膜癌患者,在接受子宮內膜癌手術後,出現下肢淋巴水腫,起初大腿有些輕微浮腫,休息後也無法消除,後來症狀加重,左腳掌到大腿整個浮腫,直徑約是右下肢的近兩倍左右,外觀嚴重改變、影響到活動、手臂與腿部皮膚變得粗厚乾燥、有緊繃感,隨時伴隨癢的症狀造成生活不適。奇美醫院醫師說,這是很典型的子宮內膜癌淋巴廓清術後產生的併發症現象。患者後續採用復健與物理性的治療及穿著彈性襪,來改善症狀。
奇美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林俊宏指出,過去子宮內膜癌患者依標準治療法,接受全面淋巴結廓清術後,恐有淋巴水腫、下肢淋巴無法回流導致腫脹、疼痛等後遺症。如今,該院引進新型的「前哨淋巴結造影術」,可透過造影技術辨別子宮內膜癌是否有轉移到淋巴系統,可供癌友選擇適合的手術策略,能減少淋巴全部清除後的下肢水腫後遺症,也不會有較高的癌症復發率。
林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癌初期會有症狀,像陰道不正常出血、月經停後仍出血或月經不規則等,易被患者自己早期發現,不像卵巢癌躲在裡面、難察覺,所以子宮內膜癌的治療及預後較好,致死率不高,女性不必過度擔憂。
林俊宏提醒,子宮內膜癌的危險因子包括:肥胖、高熱量高油飲食、荷爾蒙因素如:不曾懷孕(初經早或停經晚)、更年期服用雌激素等、老化、缺乏運動、第2型糖尿病、近親或自身有子宮體癌或大腸癌家族史、乳癌或卵巢癌、子宮內膜增生、曾接受骨盆腔放射治療等,可透過定期子宮頸抹片篩檢和對於不正常陰道出血提高警覺,才能早發現早治療,提高存活率。
相關影音: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