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月BABY腸套疊 10分鐘搶救恢復正常解便
[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一名4個月大的小BABY斷斷續續哭鬧,父母親一開始以為撒嬌,後來無法安撫,甚至出現不喜歡喝奶的異常表現,警覺性送醫掛急診,經超音波確認腸套疊,立即會診小兒科,並整合影像放射科和麻醉科醫師團隊施以「顯影劑灌腸復位術」,約莫10分鐘手術解除危機,小BABY恢復健康,可正常解便。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兒科主任陳思融指出,腸套疊是小兒常見的腹部急症之一,腸套疊是指一段腸子被推擠到另一段腸子裡,可以是大腸套入大腸、小腸套入大腸、小腸套入小腸,或甚至是小腸套入小腸後再套入大腸的「連環套」。
典型腸套疊好發在6個月以上到3歲小孩,這個案例只有4個月大的小BABY,求診時可能多被認為是腸胃炎、腹脹或便祕等病症引起。急診室主任游俊豪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先以X光基本檢查,再掃腹部超音波,確診為腸套疊。
醫界仍不清楚腸套疊真正發生原因,小兒科醫師林佐臨建議父母親,如發現BABY出現間歇性哭鬧,食慾明顯改變,嘔吐,一定要儘速帶來就醫。等到出現血便,看起來很像「草苺果醬」,代表腸套疊時間拖延過久,腸道組織缺血,黏膜糜爛壞死出血(血便),最後導致腸壁破裂穿孔而引發腹膜炎;若發炎感染擴散到全身,造成敗血症休克。
陳思融也提醒家長提高警覺,孩子有疑似腸套疊的症狀應立即送醫,及時的診斷與治療可大大減輕腸套疊的威脅,得到良好預後。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