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銀髮族若出現這十大症狀 小心骨髓纖維化 嚴重恐危及性命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一名75歲男性主訴皮膚極度搔癢,合併體力差,胃口不佳,多次去皮膚科就醫,狀況未見好轉且每況愈下,血液檢查發現,貧血及血小板數目異常,轉介至血液科,經骨髓檢查確診為骨髓纖維化。
另一名70歲女性多年來,嚴重腹脹、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睡覺時盜汗,到診所檢查,醫師觸診發現她的脾臟嚴重腫大,抽血檢查發異常,轉介至血液科,骨髓檢查確診為骨髓纖維化。
每年約新增100-200名患者 65歲以上銀髮族為多
台大醫院血液科主治醫師林建嶔指出,骨髓猶如人體的造血工廠,一旦骨髓發生病變,造血功能異常將牽連全身健康!台灣每年新診斷骨髓纖維化患者約100-200人,好發年齡為65歲以上銀髮族。
夜間盜汗、疲勞、活動力不佳等症狀 易誤為老化
骨髓纖維化有十大症狀包括:夜間盜汗、注意力不集中、活動力不佳、易有飽足感、疲勞、骨頭疼痛、發燒、搔癢、腹部不適、體重下降,而這些症狀容易與身體老化現象混淆,患者常延誤確診與治療。
發生原因與基因突變、其他增生性腫瘤有關
林建嶔指出,,骨髓纖維化屬於骨髓增生性腫瘤的一種,就病理診斷上可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原發性是因為患者的基因突變造成骨髓內細胞異常增生,並持續發炎而逐漸纖維化;而繼發型骨髓纖維化則是從其他骨髓增生性腫瘤演變而來,包括血小板增多症或是真性紅血球增生症。
林建嶔進一步說明,當骨髓因為纖維化而無法正常運作時,就會轉由脾臟或肝臟等器官接手造血工作,但脾臟卻也會因此變得腫大進而壓迫周遭器官,造成腹部不適、食慾不振。
此外,骨髓外的造血功能不足以支撐人體需要,容易引發貧血相關症狀,更有部分患者會演變成急性白血病,增加死亡風險
年輕人也不可輕忽 必要時需做切片檢查
雖然骨髓纖維化以65歲以上高齡者為多,但是年輕人也不能輕忽!43歲的上班族余小姐自10年前開始,經常覺得疲累、皮膚搔癢、視力模糊,輾轉流連於各科求診,症狀仍反覆發作,直到在醫師建議下,接受骨髓切片檢查後才確診為血小板增多症,且骨髓也有纖維化的跡象,
林建嶔指出,骨髓纖維化的治療目標包括:藥物控制脾臟腫大引起的疼痛及疾病引起的症狀,縮小脾臟體積,減少腹部不適,增加活動力及食慾,因此治療方式包括輸血、口服化療藥物等。
彰化秀傳癌症醫院院長張正雄指出,根據國內一項包含骨髓纖維化的骨髓增生性腫瘤調查報告顯示,超過半數(57%)的患者無法從自身症狀連結到疾病。細究患者與醫師對症狀的認知後,超過6成(67%)醫師認為疲倦是骨髓纖維化常見的症狀,但調查中卻沒有任何一個患者自覺有此症狀,更有超過3成(31%)患者認為自己並無相關症狀。
此外,多數醫師注重在協助患者改善症狀與提升生活品質,超過6成(67%)醫師在治療骨髓纖維化時會以縮小脾臟為目標,但多數患者卻更在意血球檢查的結果,顯見患者與醫師對於治療目標存有分歧。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