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曲張別輕忽 久不治療恐成致命肺栓塞
〔記者羅綺/台北報導〕現年68歲的李女士,年輕時工作每天需久站9小時,時間長達8年,後來轉職辦公室上班族又長時間久坐,加上本身有靜脈曲張體質,20多歲時就出現下肢靜脈曲張問題,2小腿出現蜘蛛網狀血管擴張,但由於沒痛感就沒理會;直到8年前開始半夜常有腳抽筋、腫脹及痠痛症狀,於是聽信坊間接受拍打治療,但治療效果不佳,反而造成右腳大面積瘀青及色素沉澱。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李孟霖指出,靜脈曲張是相當常見的疾病,常見於需久站或久坐族群,如站櫃小姐、空服員、老師、餐飲服務員、司機等;由於靜脈曲張初期不會有任何痛感,許多人常不加以理會,但若數年不處理,會加速惡化,嚴重時甚至可能造成致命肺栓塞。
李孟霖進一步指出,有研究顯示靜脈曲張與基因遺傳有關聯,且也有研究證實,靜脈曲張與深層靜脈血栓有關,有靜脈曲張的病人較沒有靜脈曲張的人,有高達約5倍的機率會產生深層靜脈血栓,甚至出現致命的肺栓塞。因此,千萬不能輕忽初期無痛感的靜脈曲張,症狀會隨時間逐漸出現腳酸、麻、腫脹、痠痛及半夜睡覺突然抽筋驚醒,晚期會出現腳踝顏色變深及傷口潰瘍不易癒合,甚至需要截肢的狀況。
李孟霖表示,診斷靜脈曲張,目前廣泛使用血管超音波技術取代過去的肉眼判斷;而治療靜脈曲張,早期為傳統靜脈抽除手術,因為傷口較大,約為3至5公分,且會有刀疤,術後併發症多,恢復時間長。目前則廣泛採取微創導管式靜脈血管內閉合手術,使用雷射光纖導管,或是微創靜脈射頻手術,透過射頻導管以熱能的方式關閉血管。
李孟霖說明,靜脈血管內閉合手術的優點是傷口少、復原快、併發症少,但是實施這項手術需要嫻熟的血管超音波技術,以及術中需要使用特殊保護液保護血管周圍的組織避免受到熱能傷害,所以需要額外3至4個針孔般的小傷口。
李孟霖說,另有一種新式靜脈膠水治療,以非熱能的物理性黏合方式達到靜脈血管關閉的效果,術後不需要再穿著彈性襪,減少病人術後穿著彈性襪的負擔;但李孟霖提醒,臨床上務必由專業醫師判斷病人是否適合使用。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