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告別痔瘡!平時多做3種瑜伽運動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痔瘡是人們身上常見的現代病,工作久坐、少吃蔬果等原因都可能導致痔瘡。健保統計數據顯示,台灣108年門診治療痔瘡案件數有10萬1350件。不過,定期運動可幫助改善消化系統的健康狀況,還能幫助預防痔瘡,《健康熱線》(healthline)介紹幾個簡單的瑜伽運動方式。
●嬰兒式(Balasana)
這個姿勢有助於增加肛門周圍的血液循環,緩解便秘,同時放鬆下背部、臀部和腿部。
1. 採跪姿,雙腳膝蓋微微張開。
2. 雙手貼緊地面向前滑動,手臂在身體前方伸直。
3. 將身軀貼緊大腿,額頭靠在地板上。維持此姿勢深呼吸至少3次。
●雙腳靠牆姿勢(Viparita Karani)
這種姿勢可以促進肛門血液循環,同時減輕不適感。
1. 坐姿面向牆,以雙手支撐起上半身後,慢慢調節臀部與牆壁的距離。
2. 雙腿伸直靠牆,腳掌向天。上半身放鬆平躺在地板上,簡易版本為臀部貼在地面,而進階則為雙手支撐臀部騰空抬高。
●束角式(Baddha Konasana)
這個姿勢可以加強大腿內側和膝蓋的柔韌性,還可緩解消化系統不適。
1. 兩腿伸直貼在地上,雙手放在大腿旁
2. 膝蓋彎曲並朝身體兩側張開,將兩腳掌貼合,擺在身體前方。
3. 雙手抓緊腳踝,並深吸口氣、向上伸展身軀。
有痔瘡時應避免進行劇烈或高衝擊力的運動,尤其是那些對腹部、肛門或痔瘡施加壓力的運動。這類活動可能會造成肛門出血。除了瑜珈運動,還應配合飲食和其他良好生活習慣來舒緩痔瘡的不適和預防痔瘡。包含洗澡或淋浴時用溫水清潔肛門區域,避免使用肥皂。多喝水和吃高纖蔬果,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並以水或濕紙巾代替衛生紙。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