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36週早產週女嬰呼吸窘迫併肺高壓命危 醫護接力救命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郭小妹今年8月父親節前夕36週早產,出生時正常、哭聲宏亮,不料1、2小時後竟呼吸喘、血氧不足,病情急轉直下,插管治療仍持續惡化,性命危急,轉送台中榮總,確診罹患早產兒呼吸窘迫症候群合併肺高壓,使用一氧化氮、及表面張力素治療,1週後拔除內管、2週脫離呼吸,第20天就健康出院,今天父母帶她回院慶祝滿月並感謝醫療團隊。
中榮兒童學中心醫師徐仲庭表示,全國早產兒占新生兒出生率的1成,而新生兒死亡原因首位是先天型畸形、染色體異常,第2名就是呼吸性疾病,包括呼吸窘迫症候群、吸入胎便、及生天性肺炎,其中,早產兒的呼吸窘迫症候群很常見,而且愈早產、發生比例愈高。
徐仲庭說,胎兒肺部發育,在28至32週分泌肺部表面張力素以擴張肺泡,在36週時漸趨完成,早產兒定為37週以前出生,因此即使是35週、36週出生的早產兒,呼吸窘迫症候群發生率也有8%到15%,不可輕忽,尤其早產合併剖腹產、產婦有妊娠糖尿病,發生機率更高,必須小心。
徐仲庭表示,郭小妹是36週的早產兒,比定義早產早1週,但她肺部發育不成熟,肺部表面張力素分泌缺乏造成呼吸窘迫症,後來合併肺高壓,也較少見。
郭小妹出生後1、2小時出現呼吸喘、缺氧而住進加護病房呼吸器給氧,數小時內血氧仍不斷下降緊急插管治療,第3天血氧持續低下,轉送中榮新生兒加護病房,到院時血氧為62%(正常血氧值95%以上) 確診為早產兒呼吸窘迫症候群合併新生兒持續性肺高壓,X光顯示肺部已經塌陷、缺氧,也因心臟血液灌流不足,造成低血壓。
徐仲庭表示,醫療團隊為郭小妹進行經氣管給予表面張力素,幫助擴張肺泡功能,並使用吸入性一氧化氮以降低肺高壓,恢復良好,20天後就出院;郭小妹的父母今天抱她到院慶祝,回憶當時說醫療交給中榮團隊感到安心,爸爸說,那時也把所知道的廟宇都拜光了,當時正值父親節實在百感交集,現在看到女兒健康可愛,非常欣慰。
中榮兒童醫學中心部主任林明志表示,中榮在去年度共外接了64位新生兒,包括苗栗、中彰投與雲林地區,若鄰近的醫療院所有高危險新生兒轉送的需求,經與本院新生兒加護病房聯繫交班後,會有兩位兒科醫師與一位新生兒科加護病房護理師出勤,搭乘加護型救護車與使用轉送型保溫箱去外接,並攜帶氧氣鋼瓶、甦醒球、T-piece甦醒器、血氧飽和濃度監視器、急救箱和急救藥物等急救裝備,迅速趕至現場將新生兒外接回本院,並給予後續妥善的治療。
根據台灣新生兒醫療照護網絡系統(TNN)的統計,台中榮總是近3年早產兒呼吸照顧品質指標表現最優良的醫院,未來也會持續與鄰近醫院合作組成新生兒緊急醫療救治網,共同守護新生兒的平安與健康。
網友回應